中國傳媒聯盟 通訊員:魯尚平 作者:李大奎 四川省達州市這是一塊紅色的處女地!紅色第一聯“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誕生的地方!這里,期待你的到來,期待你的參與!紅色梓桐歡迎你! ![]() 一、梓桐簡介 梓桐鎮位于通川區北部,距通川城區64公里,與宣漢、平昌二縣接壤,屬山陵深丘地帶,海拔300米-815米,幅圓面積32.1平方公里,人口14000余人,場鎮人口3000余人,紅色革命老區,森林覆蓋率達百分之八十以上,盛產各種農副產品、蔬菜瓜果及野生、家養畜禽產品。這是一塊紅色的沃土,旅游資源豐厚,有青山綠水間的呂城龍洞4處,屬尚待開發的冬暖夏涼的休閑、避暑勝地;有紅軍戰爭時期的戰場遺址20余處;有如履云天的危崖絕壁可供打造成旅游棧道;還有迎接清晨第一縷晨光以觀日出的團寶梁!尤其是作為中國紅色第一聯的誕生地,宛如一塊沉睡的瑰寶,等待各方有識之士前來開發、喚醒! 二、優美傳說 故事一 呂城寺地名的由來 傳說呂城遠看象一座城堡。山雖高,但山上平坦寬闊,宜農宜耕,梯田層疊,陽光充足。戰亂時代易守難攻,乃兵家必爭之地。傳說曹操路過此地時曾流連忘返,準備建城池于此,故而得名呂城,山上之城。這里也是清晨迎接第一縷陽光的地方。山上空氣清新,常年濃霧繞騰,似人間仙境,有很多危崖絕壁,可供打旅游棧道或玻璃棧道。還有位于6、7、8村民小組的4個龍洞,寬大厚重,冬暖夏涼,可供打造避暑、休閑勝地。山上紅色資源豐厚,有大小戰場遺址十余處,紅軍石刻標語等數幅。其開發潛力,價值,可以不止于一座古城堡。
故事二 石佛狀元
石佛巖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地方。當地文風淳厚,瀚墨飄香。前世流傳下來的書撰遒勁大方,力透紙背。曾經當地的一個狀元,就落葬于此山頂上。其墓碑石刻的藝術價值,值得后人學習臨摹。更因這座山的靈氣,這里的寺廟香火特旺,遠近聞名。 ![]()
故事三 湊米傳說
兩河村有一座山叫湊米山,遙對著對面洞溝村的千口嶺(李中權中將故居)。傳說湊米山山上有個洞,每天向外“漏米”,包括千口嶺一帶的村民經常排隊洞口接漏出來的米,聊以度日,湊米養千口,湊米山因此而得名。據傳,當年老太婆還把接來的米送給紅軍做軍糧。 湊米山上有十大景觀:漏米洞;犀牛望月石;老虎洞;西寨門;棋盤石;金娃兒腳印石;猴子觀天石;石鑼石鼔;廟堂;龍洞。
故事四 天眼
天生村一組(小地名:天心丫)有個天眼,生在一個大石頭之上。傳說打開這個天眼,可以看到天河,里面龍騰虎躍,好似熱鬧壯觀。如果從天眼放進去一只鴨子,然后鴨子從寶泉村的寶潭寺游出來。
三、紅色基地
紅三十軍政治部 ![]() 梓桐鎮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位于四川東部,距離達州市60公里,與平昌、宣漢兩縣接壤。201線穿場而過。當年戰區面積29平方公里,有大小戰場20余處,包括湊米山、加封巖、月家灣、車家溝、呂城寺、新屋基、石佛巖、何家山、高二山等。紅軍在這里駐扎兩年多時間,結下了魚水情深,軍愛民,民擁軍。此地先后被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愛萍將軍曾為舊址題詞、李先念元帥曾親筆寫信慰問梓桐人民。 ![]()
烈士墓
![]() 1933年--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三十軍政治部在李先念的率領下,駐扎在梓桐鄉場鎮,與軍閥劉存厚殘余勢力進行殊死戰斗,發生數次激戰,上千將士壯烈犧牲。為了人民的幸福,烈士們長眠大地,血沃山川,為緬懷英烈,在梓桐鎮洞溝村修建了烈士墓。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