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福建】訊:手機好好的在身邊,電子錢包里面的錢卻無故被轉走,這樣“離奇”的事情,來自重慶的廖師傅卻接連碰見兩次。3月22日晚,晉江警方抓獲嫌疑人向某(男,25歲,湖南人),原來這是一起盜竊案。
廖師傅是一個泥水包工頭,來晉江已經逾20個年頭了。今年3月14日早上,廖師傅起床后拿起手機,發現有一條銀行發來的消息,他通過微信轉賬轉走了5000元。
“難道是夢游!”廖師傅記起來,今年2月24日,那個時候他在重慶老家,也是早上醒來發現有人利用網上支付平臺,轉走他的1028元。那個時候因為損失錢不多,又趕著回晉江,他便沒有報警,這一次廖師傅報了警。
民警調查后發現,廖先生的微信曾被人在異地登錄,但廖先生的手機一直在其身邊未離開。但廖先生的一把舊手機曾送給工地小工向某,廖先生之前常用的那把手機登陸微信,進行轉賬操作。
3月22日晚8時許,向某在晉江市青陽街道曾井社區一家網吧被民警抓獲。經審訊,向某如實交代了通過登陸廖師傅微信平臺和網購平臺盜竊其5000元和1028元的違法犯罪事實。
向某說,他因為沒錢便通過申訴找回密碼的方式,偷著登陸了廖師傅的網購平臺,轉走1028元。“我不知道他(廖師傅)的支付密碼,但我知道他的身份證號碼,我就試了他的出生日期,沒想到就是他的支付密碼。”因為支付密碼一天只能試錯三次,向某試了三天才試成功。 向某通過網上支付平臺轉走廖師傅1028元后,廖師傅修改了支付方式。今年3月14日,向某身上又沒錢,轉不走網上支付平臺的錢,他就打起了偷微信錢包里面錢的主意。 目前,向某因涉嫌盜竊已被依法刑事拘留。就此類盜竊案件,本網與警方提醒廣大群眾,換手機、送舊手機給他人前,應該把手機內的信息資料刪除干凈,并進行刷機處理,以免給不法分子有趁之機;同時,要保護好自己的個人隱私,對網銀等支付密碼不要泄露、設置要進行復雜,不要采用自己出生日期等簡單密碼。(黃友恭 莊凌龍 葉珊偉 報道)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