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西洋月刊》最新一期封面文章刊登了12位科學家、歷史學家和技術專家評出的6000年前發明輪子以來的50項重大創新。 人們問一些問題是因為他們想知道正確答案,另一些問題則因為沒有正確答案而具有意義——對答案的系列探索產生了回報。七年前,本刊對一群杰出歷史學家進行調查,要求他們列出100位對現代美國國民性形成最有貢獻的人物。歷史學家們很快就前幾位人物達成一致——林肯、華盛頓、杰斐遜,但隨后便產生令人感興趣的分歧,分歧不僅體現了歷史學家個人的價值觀,而且還反映了歷史人物影響美國的各種方式。選劉易斯和克拉克還是亨利-福特?選愛迪生還是馬丁-路德-金?最終排名結果當然是不科學的,但發問、比較和選擇的過程有助于我們了解歷史人物的事跡,以及美國社會哪些領域受那些杰出的人物影響改變最多或最少。 這一期我們邀請專家對科技領域的大發明發現排名,由12位科學家、企業家、工程師、科技史學家等組成的專家組對影響現代生活性質最顯著的創新進行評估。主要規定是這些創新應出現在輪子開始廣泛使用之后,而輪子可能是在6000年前發明的。這樣就排除了我們的祖先在幾十萬年前開始使用的火。盡管對原子彈和犁不可能做出公平地比較,我們還是要求每位專家列出25項創新并排名,為他們的選擇作出解釋。 一位專家對其所列出創新的排名不是根據重要性而是根據出現時間,時間最早的水泥排在最前,最晚的GPS衛星排在最后。有的專家不是強調具體技術突破而是廣泛成就的重要性,比如西北大學經濟史學家莫克爾(Joel Mokyr)認為“模塊化”是前十大創新,即工業流程的精細化使得功能一致的零部件高產成為可能,進一步使大規模生產和亨利-福特的生產流水線成為現實,實現手工制作向量產各種產品的深刻轉變。模塊化最終沒有進入我們的排名,航運領域的模塊化——標準集裝箱的采用則與我們的排名失之交臂。 讀者一瀏覽排名就會發現,除了排名最前的創新,入選的創新及其排名都是可爭議的。比如,1846年問世的乙醚(第46位)開始使外科手術與折磨人區別開來,但只勉強進入前50的排名。如果是我做排名,會把它列在前十位中,顯然要超過排在第16位的個人電腦。 1.印刷術,15世紀30年代 12位專家有10位將其列入排名,其中五位將其放在前三名的位置。戴森稱印刷術是“知識開始自由復制并迅速獲得自身生命的轉折點”。 2.電,19世紀末 然后出現了燈泡,以及第4、9、16、24、28、44、45項發明和現代生活的大部分設備。 3.青霉素,1928年 弗萊明1928年偶然發現青霉素,不過抗生素直到二戰后才得到廣泛應用,成為很多以前致命疾病的良藥。 4.半導體電子,20世紀中葉 虛擬世界的物理基礎。 5.光學透鏡,13世紀 光通過玻璃(1312, 7.00, 0.54%)發生折射是一個簡單的現象,但不知怎地人們花了很長時間才得以了解。莫克爾說,古羅馬產生了玻璃行業,塞內卡(Seneca)甚至有一條走廊展示一玻璃杯水的光學效應。不過好幾個世紀后才發明了極大提高人類集體智商的眼鏡,最終導致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發明。 6.造紙術,2世紀 “如果你有紙,在上面印圖案是很自然的想法,然而直到造紙術發明這在經濟上都是無力負擔的。”——查爾斯-曼(Charles C. Mann) 7.內燃機,19世紀末 把空氣和燃料轉變為動力,最終取代內燃機(第十大發明)。 8.接種疫苗,1796年 1796年,英國醫生詹納(Edward Jenner)利用牛痘病毒防治天花,但直到1885年巴斯德(Louis Pasteur)發明狂犬病疫苗,醫藥界和政府才開始接受讓人生病可防止進一步生病的觀念。 9.互聯網,20世紀60年代 數字時代的基礎設施。 10.蒸汽機,1712年 為推動工業革命發展的工廠、火車和輪船提供動力。 11.固氮作用,1918年 化學武器之父、德國化學家哈伯(Fritz Haber)因發明氨合成工藝獲得諾貝爾獎。作為綠色革命中心因素的新類型肥料即為氨合成工藝的產物。 12.衛生系統,19世紀中葉 這是我們比1880年的人多活40年的主要原因。 13.制冷,19世紀50年代 “發現如何制冷將改變我們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其深刻程度幾近于發現如何烹飪。”——喬治-戴森(George Dyson) 14.火藥,10世紀 從此開始假手機器殺人。 15.飛機,1903年 改變了旅行、戰爭和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16.個人電腦,20世紀70年代 像杠桿(第48大發明)和算盤(第43大發明)一樣,個人電腦增強了人類能力。 17.指南針,12世紀 為我們指明方向——哪怕是在海上。 18.汽車,19世紀末 改變了日常生活、我們的文化和視野。 19.工業煉鋼法,19世紀50年代 貝塞麥轉爐煉鋼法使批量生產鋼鐵成為可能,這是現代工業的基礎。 20.口服避孕藥,20世紀60年代 掀起了一場社會革命。 21.核裂變,1939年 賦予人類毀滅及創造的新力量。 22.綠色革命,20世紀中葉 化肥、科學育種等技術大大提高了全世界的糧食產量。“綠色革命”之父、農業經濟學家博勞格(Norman Borlaug)讓10多億人不再挨餓。 23.六分儀,1757年 利用六分儀可根據星體繪制地圖。 24.電話,1876年 讓我們的聲音傳到遠方。 25.拼音化,公元前1000年 知識從此可學習和搜索,也許還推動了使用語音文字社會趕超象形文字社會。 26.電報,1837年 莫克爾說,在發明電報之前,信息傳輸速度快不過騎馬人。 27.機械時鐘,15世紀 時間得以量化。 28.收音機,1906年 電子大眾傳媒傳播觀念、使文化同質化力量的首次展現。 29.攝影,19世紀初 改變了新聞業、藝術、文化及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 30.鏵式犁,18世紀 首個不僅能夠挖土而且可以翻土的犁,開墾較硬的土地成為可能。正如我們所知,沒有鏵式犁,北歐、美國中西部地區將不會有農業。 31.阿基米德螺旋泵,公元前三世紀 人們認為是阿基米德設計了全世界首個水泵,即將水抽到一個管子的螺旋泵。螺旋泵改變了灌溉方式,今日很多污水處理廠仍在使用。 32.軋棉機,1783年 使棉行業和美國南部奴隸制制度化。 33.巴氏消毒法,1863年 巴斯德微生物理論的首項實際運用,加熱消毒葡萄酒、啤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廣泛認為是歷史上最有效的公共健康干預措施之一。 34.格里高利歷,1852年 對凱撒歷的改進,提前10天以便與季節更替一致。 35.煉油,19世紀中期 沒有煉油業,石油開采(第39大發明)將無意義。 36.蒸汽渦輪機,1884年 作為蒸汽機的表親,渦輪機是今日能源基礎設施的支柱,產生了全球80%的動力。 37.水泥,約公元前1000年 人類文明的基礎。 38.科學育種,20世紀20年代 只要種植植物,人類就一直在操縱物種,但直到20世紀初科學家才發現了奧地利植物學家孟德爾1866年寫下的被人們遺忘的一篇論文,我們從中了解到育種及后來的人類基因學如何起作用。 39.石油開采,1859年 現代經濟推動力,確立了自己的地緣政治,改變了氣候。 40.帆船,公元前四世紀 改變了人類旅行、戰爭和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41.火箭技術,1926年 “迄今為止離開地球的唯一方式。”——喬治-戴森。 42.紙幣,11世紀 現代經濟核心。 43.算盤,約公元前3000年 擴展人類智能的首批工具。 44.空調,1902年 沒有空調你會在休斯敦或班加羅爾開公司嗎? 45.電視,20世紀初 足不出戶知天下事。 46.麻醉,1846年 霍姆斯爵士(Oliver Wendell Holmes)對乙醚的首次露面寫道:“極致的痛苦被淹沒在讓人遺忘的乙醚里,緊鎖的眉頭已永遠撫平。” 47.釘子,約公元前2000年 “讓人們擁有棲身之所,擴大了生活范圍。”——萊斯利-柏林(Leslie Berlin)。 48.杠桿,約公元前3000年 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時尚未發明輪子,人們認為他們主要利用杠桿建造金字塔。 49.生產流水線,1913年 使以手工制作為基礎的經濟轉變為大規模市場經濟。 50.聯合收割機,20世紀30年代
實現農業機械化,農民解放出來做新類型工作。(檸楠/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