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大江津網 訊:近年來,互聯網金融一直備受關注。同時,隨著行業的成熟,監管制度的完善以及投資者風險意識增強,也開始催生出一些“意想不到,卻又在情理之內”的創新創業,比如深圳的“領會科技”。 領會科技通過引入信用度較高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給用戶更多的選擇。因為進入該平臺的均會有“信用度”的硬性標準,所以這也省去了用戶自行評估投資風險的麻煩。 據了解,領會科技成立于2015年,目前接入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不到10家。接入的平臺較少,是因為領會對于入駐平臺的資質審核較為嚴格。 該公司內部人士表示:“目前我們對互金領域的企業還是比較謹慎的,入駐我們的平臺都會經過很嚴格的審核,比如企業背景、高管團團隊、是否是小額借貸、風控措施、實地考察等等,能夠通過公司入駐審核標準的平臺并不多。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投資者擁有更安全的投資選擇。” 根據盈燦咨詢發布的《P2P網貸行業2017年2月月報》顯示,截至2017年2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為2335家,相比1月底減少了53家。 盡管在整改、合規的大背景下,曾經“風風火火”的互金行業開始放緩了發展的腳步,但是就1年多的時間里發展了不到10家這樣的速度來說,應當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領會科技在安全與快速發展的衡量中,選擇了前者。 而這一出發點,實際上便是從用戶的痛點出發——互聯網金融安全。 實際上,金融領域的風險問題再度成為今年兩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李克強總理表示:“在金融領域,對于風險點,我們是高度關注的,發現了會及時處置、靶向治療,不會讓它蔓延。當然,我還必須要強調,中國金融體系總體是安全的,不會發生系統性風險。”。 其實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監管,國家政策也一直通過各種方式在規范和監管,比如2016年9月,由央行支付清算協會主導的互聯網金融風險信息共享系統正式上線,這一系統將有助于提升網貸行業的整體風險控制能力。 在兩會上,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下稱民盟中央)也提交一份《關于促進P2P網貸平臺風險防控和健康發展的提案》。民盟中央提案中建議建立面向互聯網金融服務的信用體系。建議通過將借款人的信用交易記錄提供給央行征信系統進行整合與歸檔,互聯網信貸平臺通過鏈接的方式直接使用央行的信用數據。 銀監會副主席曹宇在兩會后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現行的關于網貸監管的制度框架基本完成。 這個框架一是明確了網貸機構信息中介的本質屬性。2016年,銀監會等四部門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行動管理暫行辦法》,以負面清單的形式劃定了業務邊界,強調網貸機構要符合普惠金融、信息中介、線上經營、小額分散、專注主業的五大特征,引導行業從野蠻生長逐步回歸到規范發展的軌道上來。 二是確立了備案管理的要求。明確了機構監管和行為監管并行的基本監管框架,將備案作為監管的前提和基礎,按照“新老劃斷”的原則,對存量機構進行資質甄別,合規一家備案一家,明確監管范圍,杜絕監管套利。 三是建立了網貸資金存管機制,資金存管的業務指引已經發布,對于規范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商業銀行與網貸機構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市場化原則,積極開展資金存款業務,有利于防范資金挪用風險,保障資金安全。四是提出了強制信息披露要求。網貸機構要客觀、真實、全面、及時進行信息披露,創造透明、公開、公正的網貸經營環境,實現行為可監測、過程可監控,增強市場信心。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微信:2230587892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