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新聞采編網 訊:2017年上半年,金融界上演了一出規模性的集體出走:超40名傳統銀行高管紛紛離職,先后投身于股份制銀行、民營銀行和互聯網金融機構,引起金融界不小震動。與其說這是一場傳統銀行與新興金融機構的對決,倒不如說一場金融舊業態與新技術的對決,新舊金融終于在轉型陣痛期迎來了一場正面交鋒。 銀行高管看好新金融機構 今年年初,原星展銀行(香港)董事總經理王潔鳳加盟小牛資本管理集團,出任旗下小牛金服CEO。 這些年,一大批銀行高管前赴后繼的奔赴互聯網金融業:平安旗下的陸金所,其董事長李仁杰原為興業銀行行長;短融網副總裁兼CTO為原農行互聯網金融開發部負責人楊夏耘;玖富首席風險官為原中國民生銀行總行前零售風險部總經理李迎晨等。他們都出身于傳統金融,卻又迫不及待與新金融業態擦出火花。 在領會科技總經理丁超看來,銀行高管之所以選擇新金融機構作為自己的下一站,原因有二:一是,在新金融企業中,高管們往往待遇更優厚,甚至被許以股份期權;二是,在專業上,新金融機構能發揮的空間更大,受限較少,對于有一定財富積累的高管們來說,對成就感的訴求更能被滿足。 而銀行高管的資源、眼光和經驗,也正是新金融機構迫切渴望和需要的。 如何打好新金融機構這張牌 新興金融經過幾年的沖突與磨合,正快速成為金融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資料顯示,近幾年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每年以30%以上的規模增速在增長,預計到2020年,互聯網理財的規模可達近17萬億元。 同時,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創新成為主角,國家對創新轉型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如,專項資金扶持、降低稅費、增加科研投入等,多方面鼓勵企業技術創新。 市場利益巨大,還有政策扶持的環境下,如何將新金融機構這張牌打好,就成為很重要的課題。 對此,領會科技丁超認為對于互聯網金融機構等新金融機構來說,技術雖然是優勢,但是安全這張傳統金融機構的王牌依然不能丟,一方面要努力在技術上形成壁壘,另一方面也要不斷學習傳榮金融機構對風險的把控,把平臺的安全性做好。 作為領會科技的話事人,丁超也將自己的理念注入到產品中。除了積極運用新技術提高效能外,旗下一款理財師平臺產品——獵財大師還獨創律盾計劃,律盾計劃包含VIP優先兌付,平臺風險保證金與維權基金,在投資人權益受到侵犯時可以第一時間保護投資人的權益,同時輔以嚴格的準入機制、領先的安全保障技術和專業的風控體系等手段,為投資人提供安全、高效的互聯網金融理財服務。 不管是傳統金融還是新金融,它的最終目的都是為更好的為人們提供服務。獵財大師希望更多人能獲得更好的金融服務,也希望更多人能在本職工作之余的時間創造價值,獲得更多收入。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微信:2230587892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