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由全國2000多支戰隊挑選而出的24支頂尖強隊酣戰第二屆“強網杯”之際,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指導,信息工程大學主辦,全國多省市網信辦及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廠商共同支持的“強網論壇”也同期舉行。政府領導、院士專家、企業高管齊聚一堂,聚焦網絡安全領域軍民融合,就“新時代、新空間、新路徑”獻計獻策。
騰訊高級副總裁丁珂受邀出席大會主論壇,并發表主題演講《網絡空間安全新形勢下的技術發展和人才培養》,對現狀進行的分享:在“大智移云”新技術驅動下,進一步加劇了對新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焦慮。同時他還結合騰訊自身的嘗試,分享了騰訊從產學研一體化、以賽代練常態化、創新驅動體系化、素質提升標準化等方面參與國家安全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模式。
(騰訊高級副總裁丁珂在強網論壇分享) “大智移云”帶來全新安全隱患 新型人才缺口巨大 伴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相互交融滲透,由此催生產業變革的同時,也對網絡空間安全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網絡空間安全需要覆蓋的廣度和面對安全威脅的復雜度都日益提高。 丁珂以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場景多元化帶來的隱患為例,詳解了當下個人隱私保護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伴隨著2017年底騰訊安全玄武實驗室發現“應用克隆”漏洞攻擊模型,移動互聯網的風險也正在被重新估量。 網絡空間安全新形勢下的挑戰還不止于此。作為網絡空間競爭的核心,我國安全人才儲備及培養形勢依舊不容樂觀。 從丁珂的分享中可以看到,目前我國網絡安全人才現狀面臨三大痛點:其一是巨大的供需缺口,截至2014年,我國重要行業需要各類網絡安全人才70萬,而我國高等學校每年培養的信息安全相關人才不足1.5萬人;其二是“大智移云”新技術驅動下,新型復合型人才變得極為重要;其三是缺乏權威人才培訓和認證標準,以及培養機制和體系。 實戰競技新模式破局人才困境 打通校企合作橋梁 值得關注的是,由于網絡空間安全注重實戰,而攻防的第一戰場往往發生在安全廠商和不法黑客之間,因此如何協調校企資源合力參與網安人才培養,成為破解人才困境關鍵。CTF這種注重實戰競技的比賽無疑聚焦了更多期待。 在丁珂看來,CTF比賽的廣泛開展,有助于激發高校學子對網安事業的興趣,進一步擴充人才培養基數;同時其搭建的校企連接渠道,不僅有效地解決了“企業資源進校難”,對于高校而言,也可通過引入“企業虛擬師資”,促進學校課程體系及人才培養改革;更重要的是,伴隨著CTF賽事的不斷開展,其對于高校學子能力鍛煉及技術創新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能有效提升我國網絡空間安全整體能力和水平。 本屆強網論壇舉辦的同時,第二屆“強網杯”也迎來線下決賽,其參與人數和競爭強度均創下國內相關賽事新高,堪稱“國賽”。丁珂指出,“強網杯”的開展不僅進一步規范了CTF賽事的標準,更是為“以賽代練”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注入了“全國練兵”、“鍛煉精兵”、“技術創新”三大基因,成為國內CTF賽事開展的標桿。 多維發力,騰訊積極探索“體系化”培養新模式 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之一,在網安人才培養方面,騰訊無疑承擔著更多的責任。據丁珂介紹,騰訊目前通過產學研一體化、以賽代練常態化、創新驅動體系化、素質提升標準化四個維度參與國家安全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其中,產學研一體化象征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格外值得關注。騰訊不僅依托TCTF賽事平臺在全國多地開展線下公開課,輸出課程體系;還與高校合作攻關高精尖課題,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旗下的反詐騙實驗室和玄武實驗室與哈工大在2017年合作承擔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除此之外,騰訊還相繼與廣州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達成合作,分別創建前沿技術實驗室和智慧安全創新研究院,加強實戰能力提升和科研產出。 基于在安全人才培養的多領域發力,騰訊目前也已形成一套集高校合作、人才發現、人才引入、人才培養的完整人才培養理念。在該理念的指導下,騰訊也收獲了階段性的人才培養成果。以騰訊安全科恩實驗室、騰訊安全平臺部、微信、金融支付安全等團隊的安全技術人才組建的騰訊eee戰隊,在SECCON CTF 2016總決賽上,首次單獨出戰便擊敗了在2016年DEFCON CTF大賽冠軍PPP戰隊,一舉刷新了大陸戰隊在該項賽事中的歷史排名;2017年,騰訊eee戰隊聯合浙大AAA戰隊、復旦sixstars戰隊和上海交大0ops戰隊共同組成騰訊A*0*E戰隊,在DEFCON CTF 2017總決賽中位列三甲;在3月剛剛結束的國賽"強網杯"線上預賽中,這四支戰隊更是包攬了前五強中的四個席位,其中,騰訊eee戰隊獲得冠軍。 在分享中丁珂表示,安全不僅是騰訊公司的戰略業務,更是騰訊理應履行的企業責任。開放、共享、合作,已經成為網絡安全空間新形勢下的共識,騰訊也將持續聯動行業力量,為國內信息安全人才新生代的培養貢獻力。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