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月25日),中國信息產業商會農業互聯網分會成立大會暨一縣一品工程啟動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上,作為農業互聯網分會主抓的工作項目,一縣一品工程正式啟動,工程將采用“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方式為中國農業創新發展提供新思路。
在中國信息產業商會農業互聯網分會舉行的第一屆理事會議上,互聯網資深專家譚玉明被選舉為農業互聯網分會副秘書長,主抓一縣一品工程落實的各項工作。譚玉明副秘書長在隨后的農業互聯網應用主題演講中,全面細致地闡述了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時代背景、一縣一品的深刻含義以及一縣一品工程的具體內容等。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近50%,而我國貧困人口大多居住在偏遠鄉村,受交通及銷售渠道影響,很多偏遠地區的優質特產無法被外界知曉,銷售范圍僅在一縣甚至一鎮之內,農民因此無法擺脫貧困,更無法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文旅產業受經濟影響占比十分微弱。一縣一品工程將通過在縣域范圍優選資源稟賦好、產業集中度高、發展潛力大、比較優勢顯著的地標性產品,以縣域公用品牌創建和產銷對接為抓手,集中政府、市場和社會資源,全面借力“互聯網+”,打造地方品牌農業、電商農業、標準農業,強力拉動地方經濟增長,同時,工程利用特色產品協助縣區打造文旅產業,通過基于物聯網、無線技術、定位和監控技術,實現信息的傳遞和實時交換,讓游客的旅游過程和當地特色農產品、生態環境相結合,提升旅游的舒適度和滿意度,為游客帶來更好的旅游安全保障和旅游品質保障,真正帶動縣區旅游與文化傳播。
近年來,我國農業品牌建設蒸蒸日上,各地對特色農產品進行深度挖掘,并通過“一縣一品”等模式有效促進產區農村經濟發展。但與此同時,品牌保護卻相對滯后,但凡產品小有名氣,產區內“搭便車”、蹭品牌等假冒現象就會出現。一縣一品工程組通過前期多地調研發現,全國馳名的地標類產品無論是在互聯網電商平臺還是線下實體銷售點,都已成為品牌假冒的重災區,這既損害了正品農業企業和農民的利益,也使得消費者利益受到損害,更嚴重阻礙了當地農業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為此,一縣一品工程利用官方平臺公示,為優質品牌廠商背書,提升產品公信力,幫助企業避開無序競爭。工程從政策制定到平臺搭建,從品牌宣傳到落地服務,從商家選擇到幫扶計劃,以縣級政府為單位,整合政策、媒體、渠道等多方資源,通過甄選全國2856個縣最具特色的地標性產品,每縣至少一品,打造專業、純正的地方特色平臺。 工程啟動后,將積極推進農村電商發展,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官方權威電商平臺全面對接融合,推動線上線下互動發展,加快建立適應地方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標準體系,建立打造地標性產品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綜合服務平臺,讓消費者放心,讓供應商省心。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