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桂工網 訊 雷鋒超市、雷鋒商店或許我們見過,但雷鋒銀行我們就連聽說都沒聽說過了。不過這個說法要被打破了,在柳州就有一家新開的雷鋒銀行。不過這家雷鋒銀行與真的銀行有很大的不同,它存儲的不是金錢,而是人們的愛心,人們可以依據存儲愛心的多少而優先享受支取別人的幫助。 愛心也可以存儲進銀行?還可以依據愛心存儲的多少支取其他儲戶的愛心?……近日記者來到了柳州市柳南區河西街道辦找到這家雷鋒銀行進行了探訪。
1 頭腦風暴萌發創建雷鋒銀行 8月27日,記者來到柳州市柳南區河西街道辦,迎接記者的河西街道辦工作人員笑著對記者說:“歡迎來到我們雷鋒銀行總行。”正在記者感到詫異之際,工作人員遞出一本紅色的“河西街道雷鋒銀行”即微正能量儲蓄卡給記者看,這本儲蓄卡跟真的存折一樣大小,儲蓄卡的首頁寫著開戶時間、用戶名、志愿服務項目等具體信息,下面還特別注明:1.服務包含物質、精神等各種形式;2.存入指進行奉獻的服務;3.支出指需要獲得的服務。 記者仔細看了一下這本儲蓄卡,儲蓄卡還列有詳細的存入、支出表等。記者提出想詳細了解儲蓄卡的儲蓄情況,工作人員說,那我帶你去位于鋼聯社區的一家雷鋒銀行的分行看看吧。 在河西街道黨工委書記秦文的陪同下,記者來到了雷鋒銀行的鋼聯分行。鋼聯分行的張行長即鋼聯社區書記、主任張紅梅拿來一沓儲蓄卡介紹說,這就是志愿者們的儲蓄卡,我們這里就相當于雷鋒銀行的儲蓄柜臺,平時志愿者做了好事要存儲就到我們這里辦理。由于儲戶都出于做好事不留名的心理,一般都由受助的人前來柜臺登記辦理存儲愛心的相關手續。 記者隨手翻閱了幾本儲蓄卡,發現存入愛心的居民很多。張書記介紹,雷鋒銀行這種創新助人為樂的形式推出來后,深受社區居民的歡迎,大家都紛紛以辦理儲蓄卡為榮,整個社區形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氛圍,成為一個充滿愛心的大家庭。 而談到創建雷鋒銀行的初衷,秦書記說,源于去年的一次會議討論時頭腦風暴碰撞出來的想法。我們老是講社區服務創新,但社區服務怎樣創新并保證落地實施,讓我們的社區居民真正喜歡受用?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會議討論期間,有人提出雷鋒超市這個概念,我們一激靈,覺得何不創建一家雷鋒銀行,以社區居民喜聞樂見的方式推進社區服務創新工作。于是就有了現在的這家雷鋒銀行。 記者特意在網絡進行了搜索,發現目前雷鋒銀行這個提法僅此一家,而雷鋒超市、雷鋒商店則散見于各媒體的報道。 “我們是柳州首家雷鋒銀行,不存錢,只存愛心。”秦書記說。愛心也可以存儲?愛心怎么存儲?雷鋒銀行具體又是如何運作的呢? 2 零存個人的愛心 支取他人的幫助
“儲戶”義務維修路燈 河西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蔡玲介紹,雷鋒銀行儲蓄卡的持卡人,是那些富有愛心的志愿者,他們通過參加社區的公益活動,為社區居民每做一件好事,就可以在雷鋒銀行存折里得到反映。在雷鋒銀行儲蓄卡里,志愿者們根據自己的特長,盡己所能去為社區居民服務,如法律工作者為社區居民無償提供法律援助服務,電器修理能手幫助社區居民修理電器,文藝愛好者則為社區居民提供豐富的文娛活動……雷鋒儲蓄卡就將他們平時的志愿服務清晰地記錄在案。而雷鋒存折的后臺為街道黨工委,下屬有各社區及街道機關共10個營業網點。 “當存儲累計到一定積分時,可作為優秀黨員或其他獎勵的一種表彰依據。”張書記介紹,當愛心志愿者自身遇到困難時,他們可以從這本存折里支取他人的幫助。即獲得街道組織愛心志愿者優先上門為這些曾經的志愿者提供便利服務,“讓他們在服務別人的同時,也可以得到別人的服務,讓好人真正有好報。” 秦書記介紹,目前,河西街道的雷鋒銀行存折已發放了200余張。雷鋒銀行存折的發放,激發了愛心志愿者服務居民的熱情。通過統計這200余張雷鋒銀行存折,愛心志愿者們共為社區做好事近千件,解決難題和困難599余件。如鋼聯社區居民鄭志云,他將自己的私家車無償提供服務于社區居民的出行,被居民親切地稱為“愛心110”;還有鋼聯社區居民曾初慧,被稱為社區的“調解員”。像這樣的愛心志愿者還有很多,他們就是我們雷鋒銀行的“VIP客戶”。 雷鋒銀行還有“VIP客戶”?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雷鋒銀行的“VIP客戶”呢? 3 雷鋒銀行里的那些“VIP客戶” 張書記解釋,所謂的“VIP客戶”,并不是他們做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好人好事,而是他們在這些愛心志愿者里做的好事最多,奉獻愛心也最積極。說著,張書記把幾個“VIP客戶”的儲蓄卡挑出來給記者看,他們是有“愛心110”之稱的鄭志云、社區“調解員”曾初慧、愛心大媽李錦杏…… 記者在鄭志云的存儲卡看到:2013年12月10日幫助接送老人看病、2014年1月10日參加社區義務巡邏、2014年3月11日參加社區勞動清理雜草……社區居民說,這些都是小事了,他把私家車作為“愛心110”和英勇擒賊都沒提。 原來鄭志云所在的鋼聯社區是原鋼圈廠改制后的居民小區,老弱病殘人員多,小區的基礎設施老舊。看到這種情況,鄭志云就把私家車作為“愛心110”,當居民需要幫助時只要撥打他的電話,他一定隨叫隨到。去年的一天晚上凌晨,居民王志強突發心臟病,天又下著雨,打車困難,其愛人只得打電話向鄭志云求助。正在睡夢中的他二話不說,馬上開車將王志強送到醫院搶救,讓他脫離了生命危險。今年春節前夕,居民黎兵夫婦未滿周歲的小孩發高燒,因夫妻倆年輕沒有經驗,小孩燒成了肺炎也不知道。鄭志云察看發現后,立即驅車將小孩和其父母送到醫院,使小孩轉危為安…… 小區的治安鄭志云也很關心,他出錢出物,為小區安裝監控攝像頭。只要有空,他就會下樓義務巡邏,一旦發現有圖謀不軌之人進入小區滋事或行竊,他就會挺身而出,3年來共抓獲各類違法犯罪人員35人。當他得知社區老年樂隊缺乏樂器時,他打聽到原鋼圈廠改制后工會的樂隊有一批閑置的樂器,他就出錢把這批樂器買下來送給社區的老年樂隊。 曾初慧是一名退休職工,對于小區的不文明現象,她敢管敢說。當小區出現噪音擾民時,她及時登門進行協調,耐心地和噪音制造者進行溝通,尋找解決方案。小區物業收費出現困難時,她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最終讓大家都及時交費,保證小區自治管理的順利有序。小區做“百家宴”,她總不忘借著這個小區聚餐的熱鬧氛圍,哪家有解不開的結,哪家有鬧心的事,她都一一解開講和。 愛心大媽李錦杏是社區居民代表,也是一名熱心社區志愿服務者。她先后參加了36次小區環境整治、保潔、除草等活動。小區門衛需要頂班時,她都義務站出來頂班,今年春節她堅持頂了6天班,讓社區居民都很感動。哪家的小孩需要照顧或需要去超市采購生活物品,都是她義務幫忙購買。小區里搞綠化,她主動把自家種的玫瑰、茉莉等植物捐獻出來美化小區…… 4 專家:創新社區服務和互助形式值得肯定
工作人員在柜臺為儲戶辦理愛心存儲 秦書記說:“儲蓄卡的持有者平時零存的都是一些很小很小的愛心,但不以善小而不為,一件件一樁樁很小的好人好事匯聚到雷鋒銀行里,就形成了溫暖社區居民的大愛,這股大愛傳遞的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起到的是一個大裂變的作用,讓社區變得更溫暖、更和諧。” 廣西社會科學院研究所副所長周可達認為,柳州市柳南區河西街道創新的這個雷鋒銀行,創新了社區服務和居民互助的新形式,體現了公務人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更重要的是將這種宗旨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廣到社區居民當中,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善美之心和熱情,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汪洋大海之中,從而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社會氛圍。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