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法治泰安網 訊(法治山東網記者劉承利 李法明 特約記者孫玉珂報道)3月31日,泰安市公安局在泰安革命烈士陵園第二墓區,200多名民警代表和武警現役官兵憑吊安眠于此的烈士,瞻仰烈士豐碑,重溫入警誓詞。上午10點,祭奠活動開始,全體人員向烈士默哀。在深情的《獻花曲》中,兩名禮兵抬起花籃,緩步走向人民烈士紀念碑,將花籃擺放到紀念碑前。據了解,泰安革命烈士陵園第二墓區安葬著包括泰安“104”案件中殉職的齊洪海、夏波、李良、肖斌在內的5名公安英烈。烈士墓前擺放著一束束鮮花,參加祭奠活動的公安干警、武警官兵等依次來到烈士墓前,靜靜凝望著戰友的墓碑,整齊地佇立在戰友墓前,為殉職的戰友三鞠躬。參加活動的民警深受教育,紛紛表示,要把英烈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優異的成績告慰先烈英靈。泰安市公安局民警王夏說:“穿上了這身警服,就肩負著群眾的重托,在悲痛緬懷戰友的同時,更要拭干眼淚,沿著他們未盡事業的道路繼續前進,這樣才能無愧于英烈,無愧于人民,這也是警察的職責,我的職責。” ;4月2日上午,泰安一中高一年級師生代表700余人,懷著景仰的心情來到革命烈士陵園,追憶歷史歲月,緬懷革命往事,祭拜革命先烈,步行來到革命烈士陵園。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響起,面對莊嚴肅穆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師生們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學生們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在烈士墓前默哀,并在解說員的帶領下參觀了革命史展館。學生代表王知非、袁龍明越向革命烈士獻詞,他們表示,要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學習,自覺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為國家和民族振興而自強不息。教師代表王利老師希望全體同學發揚英烈的光榮傳統,胸懷大志,增長才干,報效祖國,這天上午,法治山東網記者劉承利、李法明,在泰安革命烈士陵園管理處黨支部書記孔祥斌、辦公室主任孫玉珂等領導的支持和陪同下,肅立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表達哀思,緬懷英烈,瞻仰了烈士豐碑,參觀學習了革命烈士展覽館。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來自泰安市的各個單位和省內外的烈士的親屬及子女懷著沉痛的心情瞻仰烈士、祭奠烈士的一幕幕情景感人至深,刻骨銘心。
![]()
法治山東網記者李法明(左),泰安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處黨支部書記孔祥斌(中)、辦公室主任孫玉珂合影
被評為山東省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省級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國防教育基地先進單位等榮譽的泰安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泰山南麓、金山之陽,始建于1953年,面 積80余畝,陵園總綠化面積90%以上,人造水面積I500平方米,,射燈、草坪燈50余盞,各類喬木、花灌木7600余株,真正使其變成了弘揚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和供廣大市民休息,瀏覽的園林景區。同時對原展室進行了改造和布展,并更名為泰安革命史展覽館。
![]()
2017年清明節之際,泰安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處辦公室主任孫玉珂(右)陪同法治山東網泰安頻道主編、中國擁軍人網泰安市擁軍聯絡站站長劉承利(中)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參觀革命史展覽館
整個陵園依山而建,借山造勢, 山、陵、園一體,氣勢恢宏;陵園整體設計構思嚴謹、科學,重在意境營造,設計風格既體現傳統特點,又富有現代氣息。陵園園區分為悼念區和墓區兩個部分。悼念區由紀念碑、悼念廣場、牌坊組成,陵園南入口處建有高7.7米、寬14.8米的具有民族風格的三拱式仿古牌坊。拾級而上2200平方米的悼念廣場位于陵園中央,在廣場北側象征建國40周年的40級臺階上,高達34米的紀念碑巍然聳立,紀念碑采用白色泰山花崗巖建成,碑體為三支步槍的抽象造型, 寓意"槍桿子里出政權"的中國革命真理,"革命烈士結念碑"七個鎦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光彩奪目,紀念碑基座東、西、南三面是具有現代風格的大型浮雕,北面鑲嵌著13.28平方米的泰山紅大理石鐫刻的紀念碑文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高34米。采用白色泰山花崗巖建成,鐫刻紀念碑文:巍巍岱宗,閱盡革命戰史;悠悠汶水,憑吊烈士忠魂。英雄的泰山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自一九二六年第一個黨支部成立開始,就與反動派的黑暗統治展開了艱苦卓越的斗爭。“七七”事變后,日寇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濟南、泰安相繼淪陷。國民黨軍望風潰逃,共產黨人奮起抵抗。中共山東省委由濟南轉移泰安,點燃了租來山抗日烽火,豎起了泰西革命紅旗。在極端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同日寇、漢奸進行了殊死搏斗。正當軍民浴血奮戰之際,八路軍四支隊司令員洪濤于勸禮村不幸病逝,泰西自衛團主任遠靜滄在道郎壯烈犧牲。然抗日烽火勢已燎原,我黨軍民前赴后繼。陸房戰斗威震敵膽,荒山突圍氣壯山河??鄳鸢四辏湛芡督?,沖破黑暗,迎來曙光。國民黨反動派喪心病狂,挑起內戰,我黨我軍針鋒相對,堅決反擊。一九四六年六月,泰城首次解放,殲敵八千。一九四七年二月,萊蕪戰役殲敵六萬。同年四月,再戰泰城,兩萬守敵全部被殲。一九四八年五月三十日,泰城人民終獲徹底解放。在歷次革命戰爭中,我市計一萬五千二百四十六名優秀兒女為國捐軀,無數外地英烈血灑泰山南北。為褒揚先烈,激勵后人,建國初期,人民政府及在泰山腳下、金山之陽,建立了泰安革命烈士陵園,至今已三十余載。值此四化建設宏圖大展,舉國歡慶建國四十周年之際,撫今追昔,飲水思源,全市人民自愿捐資,重新整修烈士陵園,以表悼念之深情,且彰先烈之偉績。爰立此碑,銘以永志。
![]()
法治山東網記者李法明在泰安革命史展覽館內
墓區安葬著514名烈士,其中335名無名烈士。墓區以長140米的甬道為中線,14座花崗巖大墓和500 座青磚墓分置兩側,梯次排列,縱橫成行,獨具特色,自南向北望去整個墓區如同雄壯威武的方陣,仿佛先烈們仍在嚴陣以待,守衛著今日的和平與幸福,甬道北端是黑色大理石尾碑,尾碑呈橫臥形與豎立紀念碑相互映襯,形成強烈視覺對比;尾碑上有毛澤東手書"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鎦金大字,陵園主體在此得到強調、升華。改造后的革命展覽館,規劃設計起點高,布展內容精,生動感人,陳列手段現代化。布展共設六個展區、四大內容,即"泰汶星火"、"抗日烈火"、"解放風云"、"英烈千秋";利用文字、圖片,再現了不同時期泰安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艱苦卓越的奮斗里程。
泰安革命烈士陵園每年都有十萬余群眾懷著崇敬的心情前來緬懷祭掃革命先烈,在此進行入黨、入伍、入隊宣誓等各種不同的祭掃活動, 成為泰安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場所,為推動泰安市的兩個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微信:2230587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