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國內最小的早來天使寶寶在南京出生,寶寶出生時僅550克,寶寶的媽媽鄒女士今年37歲,屬于高齡產婦,點點是她的二胎寶寶。 高齡、二胎,鄒女士身上自帶的這些關鍵詞在中國或許又將點燃一波人的焦慮。 近日,為化解現代人的育兒焦慮,育兒領域流量大V“大J小D”公眾號作者大J與“小好爸”舉辦公益講座,相約江蘇省婦幼保健院,和江蘇省婦幼保健院主任醫師崔曙東為寶爸寶媽們介紹過早來到人間的寶寶們養育過程中的常識與注意事項,為寶爸寶媽們加油鼓勁。 在此次“愛在金陵 早產兒父母公益互動會”中,崔曙東醫生細致講解了如何降低早來天使生長發育路上的高危風險。 而作為早來天使教育領域的資深“過來人”,大J和小好爸則更多給家長們帶來了育兒路上的經驗和鼓勵。 來自資深“過來人”的公益努力 同為早來天使的父母,大J和小好爸都經歷過艱難歲月。 小好出生時僅1.1公斤,被診斷為高疑似腦癱兒。小好爸奔波跋涉8000余公里,深度拜訪數十位權威專家,全心全意投入到小好的康復訓練之中。撫觸、追視、追聽、被單操……一系列的早期干預康復訓練,使小好從一個腦癱兒逐漸恢復為一個健康孩子。 大J與女兒小D的故事同樣令人動容。作為世界500強企業的職業經理人,定居紐約的大J意外迎來了自己在28周時就過早來到世間的女兒。當時醫生認為她殘疾或者智力低下的可能性非常高。在眼淚與痛苦過后,大J決定盡一切努力讓孩子健康成長。 為了更好的照顧孩子,大J辭掉了自己高薪體面的工作,成為一位全職媽媽,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一頭扎進了相關知識的學習中去。她從最基礎的兒科知識開始,到后來孩子的早期大腦發育,學習能力等;兩三年間,大J看了40多本早期啟蒙的專業書籍,鉆進紐約大學聽一線教授上了100多堂前沿的腦科學課程,花了近1000小時和認知老師一對一學習實踐;每天孜孜不倦的“寓教于樂”,把康復和認知啟蒙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堅持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和孩子的互動中,并從她的反饋中不斷總結。 在自己成長的同時,大J意識到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遭受著同樣的痛苦卻茫然無措,她決定開通公眾號與遭遇類似困境的寶爸寶媽們共同前行。 2018年1月1日,這兩位都曾被孩子過早出生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折磨過的“過來人”一致決定做點什么,幫助更多的父母早日走出痛苦的境地。 此次世界早產日公益活動,正是大J和小好爸公益計劃中的一環。 兩位“過來人”攜手或推動公益行動進一步升級 盡管此次“愛在金陵 早產兒父母公益互動會”活動設立在工作日的下午,依然有上百位父母來到活動現場,其中有不少人是大J和小好爸的粉絲與受益者。 “我女兒也是28周出生的,現在2歲了,很活潑健康,特別謝謝你。” “我兒子是26周出生的,當時嚇傻了,拼命在網上找資料才發現了你的公號,后來就沒日沒夜地看,然后就不再那么害怕了。我告訴自己,這么難你都做到了,我也可以。” “我女兒是32周出生的,現在還在住院,我是一起住院的一位媽媽推薦了你的公號。我現在每天都在看,我很有信心等我女兒出院的,要向你學習。” 聽眾被大J和小好爸的勵志經歷所感動,也被眾多受益者取得的成績所激勵。這讓不少現場的早來天使的父母重新建立了信心,要跟自己的孩子一起,闖過艱難歲月,讓自己的孩子趕上同齡人。 據了解,中國的早來天使數量位居世界第二。過早來到這個世界不僅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還會為新生兒的健康成長帶來諸多影響,例如造成視力、聽力或者智力方面的缺陷。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高齡產婦增多,我國早來天使呈現著更加嚴峻的上升趨勢。 在中國,早來天使父母已經是個龐大的群體,但是出于自卑或隱私,這一群體很少出現在社會主流的目光中,這讓早來天使群體得到的社會關注與社會資源過于稀缺。未來,大J和小好爸將攜手以更廣泛的形式來推動針對早來天使及早來天使父母群體的公益活動,幫助早來天使父母重新建立信心,讓早來天使寶寶們早日恢復健康。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