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善行不止——好人麻靜新扶貧濟因,關愛弱勢群體側記 時代紀實全媒體中心訊 (海洋) 人生短短數十載。怎樣看待人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怎樣將剎那化為永恒?
麻靜新, 男,48歲。熱心公益,關注留守兒童,關愛老人,他的骨子里滲透著與生俱來的真、善、美,他的愛心與奉獻受到人們的傳頌。 四川省涼山州鹽源縣梅雨鎮溫州籍愛心人士、“百貿超市”總經理麻靜新,致富不忘扶貧,情系貧困學生,心牽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可謂意濃濃,情深深。
離鄉,走上創業路 麻靜新,1971年出生于浙江溫州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親是很普通的人,2011年9月,麻靜新告別家人,帶著妻子,不遠千里來到鹽源縣梅雨鎮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鹽源梅雨鎮,他的夢想開始的地方,也在這里看到了人生的希望。他覺得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業,要活出人生最大的精彩。他在朋友的幫助下,在梅雨鎮開了一家大型的的生活超市――“百貿超市”梅雨店。 通過幾年的打拼,他的店已經成為鹽源縣首屈一指的超市。他善于分析市場,把握機遇,他把超市經營的風聲水起,成為了鹽源遠近聞名的企業家。
成功不忘善行 麻靜新在生意做的紅紅火火同時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扶貧濟因,關愛弱勢群體。2016年,他加入了鹽源縣愛心志愿者群。加入群里以后,他積極的參與群里的各項公益活動。鹽源的經濟發展的比較快,但仍有少數孩子因家庭困難而輟學。因此,他在當地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入戶調查,了解情況,對家庭困難的學生,盡自己所能幫助解決上學問題,讓這些失學的兒童都重新回到幸福的課堂。 他認為,孩子們只要能上學,圓了孩子們的學習夢,等到孩子們學有所成,走向社會,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是他的心愿。 鹽源縣有個小孩子名叫小強(化名),左手嚴重燙傷,如果不及時治療左手臂即將面臨著殘廢,得知這一消息后,他立即與群里的人協商,主動與小強的家人取得聯系并詳細了解情況。聽著小強的父親講述著家庭的不幸遭遇,他暗暗下著決心,“不能讓這朵小花就這么凋零了,一定要為這個不幸的家庭做點什么!” 此后,麻靜新和群里的愛心人士東奔西走,多方聯系協調,就這樣通過向身邊的親朋好友發出倡議書籌集善款,向社會愛心人士募集善款,幾十元、幾百元、幾千元的愛心善款像小溪流一樣匯聚成河,最后共籌集20萬余元善款。麻靜新和群友們帶著眾多人士的愛心和善款趕到小強就診的華西醫院,送到小強父親的手中。經過醫院的治療,小強已經完全康復回到了心愛的課堂。
“助人”是一種無聲的諾言,只要輕輕一點火花,就能讓世界充滿溫暖:“助人”是一種無償的交換,只要小小一縷奉獻,就能讓彼此真誠相待。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正是有了許多像麻靜新這樣的好人,身體力行地弘揚著助人精神,通過這些愛心行動,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助關愛,人與社會的相互融和。
麻靜新不僅僅關注病患者,還長期的關注身邊的孤寡老人,留守兒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敬老愛幼的公益事業中,身體力行,為敬老愛幼公益事業捐款、捐物。
麻靜新每次去昆明進貨總忘不了給孩子們買書包,衣服……等等用品。此外,他還積極組織社會各界人士,通過多種渠道募集善款,救助貧困老人。 在平時的日子里,他只要有時間就會去看望孤寡老人們。老人冬天的衣服不夠暖,他就會給老人們送上一件棉衣,老人的牙口不好,他就會給老人們買點雞蛋、買點柔軟的蛋糕送去…… 麻靜新說,我每次去看望他們時都一直在回答老人問的那些常見卻又習以為常的問題——“你叫什么名字?”“你多少歲?”“你家在哪兒?”“在哪上班?”他們是一群可愛的人,聽他們講過去的歷史,聽他們訴說自己內心的空虛,聽他們反映生活的困難,聽他們感謝當今美好的生活……在聊到興致高時,老人們手舞足蹈,甚是可愛。 麻靜新說:“每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變老,人人都要敬老,社會才會更加美好、更加和諧”。 他的行動也感染著身邊更多的人來關心關愛著老人們。 麻靜新深知,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發動身邊有愛心人士一起來參與,才能幫助更多的困難群體。正是他的善行,使超市的員工們深受教育、激發了員工對貧困兒童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感。 麻靜新的身體不好,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經常去攀枝花,昆明去看病。每年要花去五六萬的藥費,他的妻子經常勸他身體不舒服就不要參加了,可他卻說,鹽源愛心志愿者群里的人有的是殘疾人,有的還是癌癥患者,他們都能積極的參與,比起他們來,我這點病算什么! “ 希望更多的人支持我們的愛心事業,更希望有更多的老人得到我們的幫助,其實好多老人不是缺一袋大米,缺一桶油,她們缺的是我們給他們送的這份溫暖。給他們送的是一種動力,讓他們活下去的動力”麻靜新說。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