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區春曉心理社會工作事務所“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和居家康復服務”項目實施紀實![]() (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林雨晨)七月盛夏,花紅柳綠。日前,北京市通州區春曉心理社會工作事務所收到一面寫有“助人自助,樂善有恒”的錦旗,是北京市通州區西集鎮精防醫生高春榮對春曉心理社會工作事務所“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和居家康復服務”項目人員三個月工作辛勤付出的真誠表達。 建立小組 開展活動 2019年5月,北京市通州區春曉心理社會工作事務所與通州區部分鄉鎮的10個社區衛生院合作,幫助150名處于康復穩定期的精神障礙患者開展居家康復活動。在三個月內對這些患者進行30次不同主題的康復活動,重點提高這一特殊人群的社會適應能力。 春曉社工和社區衛生院的精防醫生認真溝通,在精防醫生的協助指導下,春曉社工為每一位患者建立起康復檔案。在嘗試與患者建立良好服務關系后,春曉社工改良優化活動方案,每周開展兩次活動,一次活動兩個主題,在兼顧患者接受能力的同時,節約了時間和人力成本,系列活動緊鑼密鼓的開展了起來。 春曉社工理解“康復者”含義,即每一名精神病患者都是在康復的過程中,經過努力,康復狀態會愈來愈好。社工們關注康復者及家屬的經歷、心理、感受,組建個案及相應主題小組,開展精神障礙知識講座,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等,改變社會上對精神病患者有歧視性的觀念。在康復活動的中后期,社工將關注的焦點側重在康復者“非病”部分,并關注其作為一個全人的需求,開展了一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小組活動,進行手工制作,唱歌,學習體操,看電影等。 ![]() 敘事療法 重塑信心 心理學觀點,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我們的鏡子。你看著它們時,你也在它們的鏡面上留下了鏡像,由此你也可以看到自己。反之,你看著一個實物的那一刻,那個事物也因你的注目而存在。春曉社工在覓子店一次康復活動中,運用敘事療法,讓精神障礙患者王某主動敘述了自己兩段失敗的婚姻及造成的傷痛。在上個世紀70年代,她的第一段初戀未果,受到深深打擊,無人訴說。加之當時參加集體生產過度勞累,受到驚嚇,精神受到極大刺激,住院治療。第二段婚姻育有一子,父親過世,丈夫不理解,時間一長,摩擦嫌隙漸生,以分手告終。春曉社工認真傾聽她的故事,幫助她找到一直沉浸在過去生活中的原因,協助其對提及的故事細節進行重塑,鼓勵她看到當下生活的美好,建立起開始新生活的信心。 春曉社工設計的小組工作方式為精神障礙患者塑造了一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場域和氛圍,在這個溫暖的小組中,大家在參與活動的時候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一同成長。覓子店張某和陸某是在參與康復活動中認識的,在制作絲帶花等手工中,兩個人相處融洽,互相配合,制作出的花朵十分漂亮,兩人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郎府的一位精神障礙患者個人衛生很差,父母常常向醫生抱怨哭訴,他們的兒子以后可該怎么辦。在參與康復小組活動一個月后,患者發生了變化,在參加活動之前會洗個澡,剪一下指甲,有了個人衛生意識和行動。家屬對這樣的康復活動十分感謝。 ![]() 轉換角色 快樂人生 在小組成員有了一些進步的時,春曉社工改變策略,嘗試由助人服務者的角色轉到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從患者角度出發,激發他們的潛力,在活動中更加注重發揮患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拼小汽車模型的活動中,一位精神障礙患者展示了他出眾天賦。春曉社工和患者們為他加油鼓掌,給他信心,他也主動地向大家演示小汽車模型的分解步驟。在他的指導下,原本一個正常人苦思冥想40分鐘才能拼出的小汽車,參與活動的兩人組患者,在20分鐘內合作完成了。象這樣的患者小故事和變化有很多,家屬、精防醫生,以及春曉社工們為他們的進步而欣喜和驕傲著。 經過三個月的康復活動。社工和精神障礙患者相處,超越自己,看到患者身上發生過的真實逆境和悲劇,看到他們自暴自棄、挫敗的樣子、想起往事的哀慟,以及在康復活動中重新建起對生活的熱情,學會友愛他人。在看到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遇到的困難時,社工們發自內心的欣慰和快樂。 社工與患者建立了濃厚的情意,一位患者用心地在賀卡上寫道,感謝春曉社工,讓我們找到了自我,好似回到童年的無憂無慮…… 在3個月的活動結束時,春曉社工給患者舉辦了別開生面的聯歡會。郎府服務對象集體合唱了《年輕的朋友來相會》,西集鎮服務對象為大家表演了第九套廣播體操,展示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西集鎮殘聯與服務對象合唱一曲《成都》,時而低沉動聽,時而情感充沛,飽含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歌曲串燒,大家齊唱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回頭……讓社工與患者共度人生。在美好生活的新起點,用心耕耘生活,珍愛生命,快樂人生。 ![]()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