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企業家搭建圓夢中國的精彩舞臺
夏令生
夏主席在肯尼亞總統府與總統親切交流
夏主席與盧旺達總理馬庫扎新親切交流
夏主席與法國總理讓-馬克·埃羅親切交流
夏主席同印尼僑領陳大江親切交流
“合作”是手段;“發展”是靈魂;“責任”是歸宿。中國企業家要精誠合作、共謀發展、履行責任。中國企業家發展聯合會要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戰略,“一切為了企業家”的宗旨,為企業家搭建圓夢中國的精彩舞臺,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目標。
這是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辦的“中國企業家合作發展論壇”上,中國企業家發展聯合會主席夏令生講演中的一段話。
夏令生,曾榮膺“2002年度中國新世紀改革人物”、“2004年度中國管理英才”、“2009年度財富人物公益慈善突出貢獻獎”、“世界杰出華商協會創建與持續發展重大貢獻獎”、 CCTV《奮斗》2011年度奮斗中國青年榜樣等殊榮。在企業家中被稱作是哲學家、學者型的儒商,是企業家領袖中少有的“飽學之士”,也是一位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結合并創下商業奇跡的實踐家。
創造價值的思維 超越自我的境界
美國著名發明家、企業家、美國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喬布斯曾說:“我愿我的全部科技來換取和蘇格拉底一個下午的相處。”因為有了思想,沒有翅膀的人類也可以飛得更高。在經濟研究與企業經營管理理摸爬滾打多年的夏令生對此有著深刻的理解,做為中國第一批上市公司總裁,加之多年從事企業的經濟與研究,夏令生在企業經濟理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至今,夏令生還兼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河南理工大學、中華研修大學、燕京華僑大學、加拿大皇家大學等多所院校的研究員和教授,平日里還要抽時間為大學生“授業解惑”。
一位企業家CEO,竟然還是這事聽來確實令人驚訝。然而,夏令生的教授頭銜,絕非浪得虛名,而是貨真價實地走上大學講臺,直面學生答疑解惑。他講授的課程有:“觀念更新與管理創新”,“優質管理”、“新觀念與新科技”、“二十一世紀中國企業家制勝方略”、“中國企業十大管理模式”、“變革管理”等。
在大學里舉辦的“總裁特訓班”、“企業商務沙龍”、“華商論壇”等平臺上,最受歡迎的就是夏令生的“觀念更新”、“制勝方略”、“管理模式“、“變革管理”等課程。而本夏令生在企業實際運作和理論研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就是“改革”二字,改革之哲學思考、改革之管理模式、改革之戰略管理、改革之組織管理、改革之文化管理、改革之實戰方略等等不勝枚數。他在理論著作《中國企業十大發展趨勢》、《中國企業管理十大哲學思考》、《中國企業十大戰略》、《中國企業十大創新》、《中國企業管理十大關系》、《中國企業家十大修養》中,科學完整地回答了企業的發展方向和走向,是世界了解和關注中國企業強勁的發展勢頭和良好態勢的《說明書》,也是打造中國企業航空母艦的《工具書》。如此深刻思考,如此高屋建瓴,絕非憑空而來,更非一蹴而就,這其間涵蓋著厚重的積淀。
鄧小平曾有“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精辟論斷,改革開放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印證了這一理論的正確性。可是,善于思考的夏令生卻由此引發了更深度、更準確的理解,有時頗有“語不驚人誓不休”之勢。
一次在人民大會堂的高峰論壇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領導引述鄧小平的這句話。夏令生當即說:“此言欠準確”。當時在場所有人都十分緊張,對經過實踐證明了的真理提出質疑,豈不是公然反對改革開放政策?
夏令生卻不慌不忙地說:“我認為還應該再加一個‘新’字,叫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因為科技總是在創新中發展完善,在創新中推動社會發展。燧人氏在遠古發明鉆木取火,使人類在蒙昧中走向文明;黃道婆發明紡車,改寫了紡織的歷史,這些在當時都是新科技。但時代在變,今天的人不可能再使用過去的科技,必須在創新科技中前進。自瓦特發明蒸汽機至今二百多年的創新科技發展,己充分地說明了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一字之爭,看似簡單,實際不啻于新舊觀念之爭、是與時俱進還是抱守殘缺之爭。在場的人們都心悅誠服,老領導也報以贊許的微笑。
對于企業家文化修養,夏令生強調:文化是企業家的終極支撐點。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會產生什么樣的企業家:具有什么文化背景的企業家,就會推動什么樣的企業文化向前發展。企業沒有文化就沒有生命力、沒有凝聚力、沒有向心力、也沒有執行力。因此,即使獲得了一些企業效益,那也是短暫的,那樣的企業是曇花一現,那樣的企業家是過眼流星。
中國需要有文化底蘊的企業家。如果說三十年前,坐在大學里聽講的都是辛辛苦苦通過層層考試篩選進來的農民子弟,但三十年后,來大學進修的企業家比比皆是,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坐在大學里的企業家來聽的不是經營管理,不是金融貿易,也不是產業結構等和企業運作直接相關的課題。他們來汲取的是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智慧、釋家的覺悟。所有這些,都給企業家為企業發展的方向、路徑、方式提供了堅實的文化基礎,使企業家更有遠見、更有擔當精神,也更關注民眾、民權、民生、民意,這樣的企業家才是我們今天這個社會所需要的中流砥柱。
夏令生認為,企業家學習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掌控知識,而是鑄魂和開啟心智,鑄魂和開啟心智需要大師人物方能完成,大師級的人物是需要實證實修的,絕對不是模仿秀、復制秀,絕對不是知識搬運工,而是需要有真才實學的有人生經歷的有偉大使命的有通透智慧的人來引導,因此,企業家們真正尋找的不是老師而是導師!而中國企業家發展聯合會從某種意義上講,充當的就應該是這個角色。
企業家創業的意義在于回報時代
在中國企業家發展聯合會的官網首頁上,夏令生題詞的“一切為了企業家!”七個遒勁的大字格外醒目。
夏令生的解讀是: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中國企業家的巨大貢獻。因為企業構成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而出現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家,是中國企業在全球化時代脫穎而出的關鍵性環節。改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已經有了一批敢闖善拼,并帶領企業獲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創業英雄。他們的成功往往代表了中國社會的某種突破,有很強的寓意。中國這些年改革的成就以及各種變化,在他們身上體現得往往最集中。 但是,夏令生發出了深層次的質問:“現在相當一批的企業家有自己的商業思想嗎?有對深化改革的深刻理解嗎?有敢于成為商圣的勇氣嗎?我們的企業家絕不應該只是在財富數字上翻身,而應該體現當代企業家真正的底蘊和境界。”
不可否識,有一部分企業家為財富而存在,為了財富游戲,沒有將思想上升到責任道義,沒有從境界格局層面來思考問題。夏令生認為,企業家必須一要成為教育家,傳播自己的商業思想;二是生活家,開創自己的新工作新生活方式;三是慈善家,用慈善建構自己的德行。
所以,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社會尤其需要更多有智慧、有格局、有境界的企業家??梢哉f,時代在呼喚企業家,呼喚真正的企業家。那么,什么標準才可以走進由實力型、領袖型企業家為核心,致力于中國企業家不斷發展需要的平臺-------中國企業家發展聯合會呢?
夏令生認為真正的企業家必須要具備:企業要做得足夠大,要有相當的影響力;企業家要有人格魅力;企業家要對社會承擔一份責任制;要有經營企業的一家之言。
關于當下企業家該如何正確處理財富與慈善的關系、慈善組織該如何積極引導企業家行善、如何在制度層面保障企業家的行善積極性、企業社會責任與慈善公益事業發展的關系、現狀和前景等話題,夏令生特別強調,新形勢下,“創造財富是一種責任,使用和傳承財富也是一種責任”。但不可回避的是,隨著財富的急劇增加,中國企業家財富觀逐漸發生著變化,這不僅體現在對待財富的認知上,更體現在財富的使用方式上。如何更好地引導中國企業家階層處理好財富與慈善的關系,在更廣泛的層面和更高的層次上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投身慈善,為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這已經成為一個時代面臨的問題,也是公益慈善界、企業界所共同關心的話題。
作為中國企業家的CEO,夏令生表示:“慈善不只是錢的問題,是個多元素的問題,是個大慈善的問題。尤其是一些企業家,一提起慈善就是拿錢,給弱勢群體資助等等,這些都只能看作是小慈善。”
什么是大慈善呢?
在接受國家級期刊《科學對社會的影響》采訪時,夏令生語出驚人,提出了慈善產業化,產業慈善化概念。他認為慈善事業也要創新,將社會捐贈的財物納入經濟運營渠道,使得慈善產業化。對企業家來說,不論企業大小,都應該把產業的一部分,納入慈善事業,這就是產業慈善化。不是捐小錢就是小慈善,捐大錢就是大慈善,不捐錢就是不慈善。
夏令生以三十萬無為例算了一筆經濟帳:例如西北缺綠少水,如果用三十萬買樹苗,則可種植千畝以上,幾年后這片樹林的經濟價值就是原來的幾十倍,既改善了生態環境,解決了就業,又為慈善事業儲備了一筆永續利用的善款。反之,這三十萬發下去,只能是一次性利用。這種大慈善概念,等于為慈善事業輸血與造血,使之形成循環和反饋,更好地回報全民,永續發展,而且還避免了中間環節的損耗與腐敗的滋生。
一切為了企業家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
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煤炭城市發展聯合促進會副會長、副書記高福朝先生曾高度贊譽中國企業家發展聯合會為企業搭建平臺,為各地方政府經濟發展,帶領中國企業家走向國際舞臺,真正實現了發展才有聯合,聯合就是力量的作用。
在中國企業家發展聯合會官網中,清晰地記載著夏令生多年來,先后考察國內外城市260多個,與1000多位政府官員親切交流,參加各類活動350多次,接見國內外企業家近10000人,被譽為企業家的“貼心公仆”。
其實,在夏令生的工作中,發展與聯合、招商與引資總是在“如影隨形”。他常年奔波走訪于國內外各大城市與經濟聯合體,同中國的、國外的官員會晤商談,接待來自海外的數不清的企業家,積極促進政府與企業家的資源對接,招商引資、項目對接,建創業園、產業園,實現企業家“走出去,請進來”和“一切為了企業家”的經濟發展戰略。他已記不清這么多年為政府、企業招商引資多少億元、籌集善款多少億元。用他的話來形容就是:“合作”是手段;“發展”是靈魂;“責任”是歸宿。中國企業家要精誠合作、共謀發展、履行責任。 中囯企業家聯合會要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戰略,為企業家搭建國際合作、政企合作、行業合作的可持續發展平臺,推動企業更穩更快的發展。為了中國企業家的夢,為了中國的夢,為了社會和諧,為了世界和平,讓我們一起前行,共創美麗明天!
談及深化改革話題,夏令生認為,企業家是企業的領頭人、主心骨。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都是在企業家的領導下進行的。在復雜多變充滿風險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家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膽識,洞察并抓住別人熟視無睹的贏利機會,開拓市場,創造利潤。社會上各類物資、能量、信息、時間和空間等生產要素,通過企業家的組織和運用,可以建立起新的生產函數,提高資源的生產效率,創造出新的財富。企業家的理念和價值觀對企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推進企業轉型升級關鍵是企業家觀念的轉型升級。企業家觀念的轉型升級,不僅是他個人的理念領先于他人,更重要的是他能把領先的理念轉化為企業的理念、企業的體制、企業的規劃以及企業經營管理的實際舉措,推進企業轉型升級。
企業家更新觀念必須首先認清形勢,針對“新形勢•新需求•新對策”,夏令生說:世界經濟在變革,世界經濟復蘇正面臨著層層考驗,但是中國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我們既要積極抓住國際經濟變革帶來的新機遇,同時也要準備迎接新挑戰;中國經濟在變革,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疊加的階段,加上世界經濟還處于深度調整之中,使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更趨復雜;中國企業在改變,中國企業正面臨著從價格競爭轉變為價值競爭的變革,從粗放型的發展模式轉變為集約型發展模式的變革;中國企業家在改變,中國企業家正面臨著來自社會和自身的雙重挑戰。中同企業家一定能充分把握世界經濟發展形勢,正確認識中圍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積極探索企業發展的新模式和新理念,讓中國企業永遠屹立于不敗之林!
豪爽豁達的夏令生,多年來充當著“經濟外交大使”的角色,在應邀考察柬埔寨王國時,受到首相洪森、親王吉塔拉、參議院副秘書長林財、外交部副部長高占虹、事務部部長莫爾沙思那等高官的熱情接待,并與柬埔寨王國洪森首相、柬埔寨各院部高官及近萬民眾共同出席并見證“中柬友誼大橋”奠基典禮。
夏令生在參議院主辦的“經濟合作機遇與挑戰”座談會上,并作了“友誼、合作、發展”為主題的演講,并祝福中柬“朋友•兄弟•戰友”的關系萬古長青。夏主席還應邀對柬埔寨基礎設施建設、現代農業、旅游產業、礦產資源、綜合教育等進行了深入考察,并提出建設性合作意見。
夏令生的真誠、無私受到柬埔寨王國的高度重視,柬埔寨王室成員以高規格宴請夏主席及代表團成員,期間,柬埔寨王國電視臺還對夏主席進行了專訪,考察取得圓滿成功。
糧食與農業問題也一直是夏令生致于探索和涉足的領域,在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格拉濟阿諾及其夫人、鄭州市副市長吳忠華、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翟虎渠、聯合國糧農組織原副總干事何昌垂、湖南隆基房地產董事長羅全起等親切會晤時,夏令生倡議在中國鄭州舉辦中國創意農業國際高峰論壇,就推廣農業新技術、推動農產品市場流通、促進國際貿易與合作、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等為主題,以成果展示、推動交流、促進貿易為宗旨。發揮各自的優勢進行資源整合,助力論壇成功舉辦。進而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快速轉型與發展,推進“農業世界”的格局形成。
作為中國企業家發展聯合會主席,他深知肩負的重擔,但也充滿了自豪和感情。夏令生說,我國經濟要在全球競爭中有更大的作為,主要依賴實體經濟的強盛,實體經濟領域的廣大企業家,應當將主要精力集中到技術提升、管理進步、商業模式創新、核心能力提升方面上來,探索行之有效的轉型升級之路。對此,中國企業家發展聯合會任重道遠。
夏令生表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和企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復雜嚴峻,受國際國內因素影響,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國相當一部分企業增長放緩,效益下降明顯,生產經營困難。在這種形勢下,企業家應不斷增強駕馭企業發展的能力,扎實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尤其是實體經濟領域的廣大企業家,應當將轉型升級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技術提升、管理進步、商業模式創新、核心能力提升方面上來,堅定不移地走實業興國的道路。
夏令生認為,向產業鏈高端發展,提高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應當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在當前情況下,廣大企業要善于根據比較優勢的原則,積極實施區域轉移,推進加工制造從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要善于打造具有技術優勢的全產業鏈,推動技術、工藝、質量、服務一體化運作,努力發揮在全產業鏈中的整合引領作用。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尤其要善于在產業鏈的細分環節中尋找優勢,努力打造具有獨特優勢的專業化企業,成為所在細分行業的“小巨人”和“隱型冠軍”。
夏令生說,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還應切實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重視建立企業的創新機制,加強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和激勵,加大研發投入;要把加強質量和品牌建設是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基礎性工程;要積極開發、運用綠色技術,抓好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堅持綠色低碳發展。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