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大桂網 訊: 眾所周知,LED照明之所以尚未取得爆炸式的發展,全面進入民用市場的主要原因在于,當前的LED照明技術和性能還不夠穩定,價格還不夠“親民”。勤上此次的掀起的LED價格戰的低價風潮,價格低于成本價,可以說是比較“親民”了,不少消費者會質疑,這么親民的價格能不能持久,勤上能“虧”多久? 缺乏LED外延片和芯片技術專利,長期依賴進口核心技術,成本居高不下,都是我國LED企業的硬傷。即使勤上一直以LED行業照明龍頭企業自居,同樣存在缺乏芯片技術的弊端。近400人的研發團隊,高昂的管理運營成本決定了勤上的產品成本不會太低。僅僅擁有品牌優勢的勤上,果真能維持低于成本價格持續銷售嗎?掀起這場價格戰確實有利可圖嗎? 據調查了解,當前業內主流LED企業的路燈產品的售價約為9元—12元/W,低端的山寨廠商LED路燈目前售價也要超過7元/W。姑且承認勤上能借助于規模優勢,成本能控制到極限,原材料可能也需要6元多/W,加上人工、管理等成本,每W至少也要虧3元多。低價是表象,虧本是不爭的事實。 勤上一向號稱是LED半導體照明第一股,在《勤上光電2013年度報告》顯示目前賬面上還有17億多元資金。然而,消費者更想問的是,這17億多元的儲備資金“燒”完了怎么辦?勤上以這種方式“燒”錢,勤上的價格就真降下來了嗎?要想真正降低成本,還是要在技術研發和生產管理上下功夫。如果無法突破生產成本的制約,勤上即便是搶完照明替換市場這張大單,也很難將低價這一模式推行到底。勤上的此低價傾銷策略的市場效果有待市場檢驗,但可以肯定的是單一的低價策略不會走得很遠。或許勤上想學當年的格蘭仕,挑起行業價格戰,并以“價格屠夫”的身份壟斷市場,就怕虧本銷售策略成為壓垮勤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終成為先烈。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