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時代紀實網 訊 提高移動光纜線路質量,降低傳輸管線故障率,是中國移動開展的“光纜線路質量年活動”,中國移動將“質量是通信企業生命線”作為理念,但是在口號的掩蓋下,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朔州分公司(以下簡稱:朔州移動)在光纜和基站的建設中卻是偷工減料。根據施工者的實名舉報,記者調查發現,已修建的通信光纜的質量問題令人驚心。 “本集團的基礎設施資源不斷積累,基礎網絡能力持續增強,為從移動通信經營向創新全業務經營轉變提供保障。光纜傳輸能力、集團客戶專線接入能力進一步提升;互聯網內容引入和調度能力顯著增強,二零一三年底,互聯網流量本網率達到91%。”這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董事長報告書中提到的。 但是朔州移動旗下的光纜建設卻令人迷茫。 一位從事移動光纜施工的知情人對記者說,光纜直接承受移動業務和信號傳輸及其載荷的壓力,是移動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光纜的工程質量的關鍵,直接關系到移動業務的整體穩定性,光纜建設不過關會造成移動信號傳輸質量,危及移動運行安全。 三年前,朔州移動建設了向陽堡---大破線光纜工程。今年6月中旬,知情人向記者投訴稱,按照光纜施工規范,有眾多規范要求,但為了節省工程成本,朔州移動在建設這條光纜線路時,偷工減料比較嚴重。 “根據通信光纜施工規范,建設光纜的桿子必須用直紋的防腐油木桿,光纜的掛鉤間距、防風拉線也有標準,這都是‘人情關系’工程。”這些規范在施工中,成為一紙空文。 記者來到朔州市平魯區向陽堡鄉,實地丈量了向陽堡---大破線,只見桿子有胳膊粗,大多桿子成了白桿,光纜的掛鉤間距雜亂、沒有防風拉線。 記者實地丈量了防腐油木桿,防腐油木桿大都是斜紋,有的裂縫有兩厘米寬,地上根部直徑只有十二厘米,光纜的掛鉤間距約一米,20根桿子間有一處掛牌。 “按規定,防腐油木桿必須是直紋,頂部需達到十二厘米,但是施工中沒有圖紙,沒有標準,所用的防腐油木桿大都是斜紋,斜紋容易斷裂,根部有十二厘米就不錯了。”這名知情人士說。 “光纜的掛鉤間距最大約六十五厘米,每八根桿子必須有一處防風拉線,在農村的光纜建設中,最多每十根桿子間必須有線路的掛牌。施工中,就沒有這些規定了。”他嘆息地說。 為了驗證知情人士的說辭,記者到右玉縣下柳溝段,區縣等村莊調查,所到一處,發現同出一轍,一樣的偷工減料。因為偷工減料,導致工程質量存在問題,客戶都不愿使用,使之閑置。 偷工減料直接影響著工程的質量,然而在施工占地也是有著不如意的事,百姓占地得不到補償。平魯區向陽堡鄉向陽堡村村民賈效和右玉縣高家堡鄉下柳溝村民,被占地,至今得不到補償,無人問津。
由此可見,朔州移動光纜建設工程立項、招標、環評、監理、預決算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是項糊涂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