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學廳長(右)在辦公室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自治區商務廳廳長王乃學(左)在南寧市調研電子商務和商貿物流工作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廣西商務網9月10日訊 廣西地處中國華南地區西部,背靠大西南,分別與廣東、湖南、貴州、云南四省接壤,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沿海的省份;面向東南亞,南瀕北部灣,西南與越南毗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廣西的騰飛不僅對促進國內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大的時代意義,而且對推進我國與東盟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深度合作與交流具有戰略性作用。 2004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廣西南寧。10年來,廣西充分發揮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優越的資源條件,大力實施以東盟為重點的對外開放戰略,不斷夯實外向型經濟產業基礎。廣西,實現了由過去開放相對滯后地區成為中國—東盟開放前沿和窗口、由過去的全國交通末梢成為連接中國與東盟國際通道的歷史性轉變,正在發展成為中國西南中南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 2013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表示,中國與東盟攜手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開創了“黃金10年”。他呼吁中國與東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創造新的“鉆石10年”。這意味著中國和東盟合作層次的大幅提升,未來10年,雙方的合作將由貿易主導領域逐步擴展到投資、產業、金融、海上和人文交流等多個領域,最終實現中國—東盟合作質的飛躍。 第1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將于2014年9月16日~19日在廣西南寧舉辦。在中國—東盟博覽會召開之際,國際商報社記者就有關問題獨家采訪了廣西商務廳廳長王乃學。 搭建投資平臺服務經濟交流合作 中國—東盟博覽會作為國家級、國際性的經貿交流盛會,是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的“助推器”。 10年來,博覽會不但搭建了擴大中國與東盟貿易的展會平臺,在雙向投資促進方面的工作也越來越務實高效。王乃學指出,十屆博覽會共承接、舉辦397場投資推介會,組織開展的會議形式包括東盟國家推介會、各省市投資推介會、投資圓桌會、專題論壇、項目對接會等。其中,東盟國家舉辦的投資推介會達到114場,占全部推介會近1/3,迎來了來自五湖四海數以萬計的賓客。博覽會的投資促進功能也越來越廣為中國和東盟政、商、企業各界認可、推崇。 王乃學介紹,中國—東盟博覽會投資促進活動有力深化了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經濟交流和合作往來。投資促進活動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致力于積極推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為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搭建合作交流的橋梁,為各國職能部門、協會、商會、企業等相關單位提供對話交流的平臺。 自第四屆起,每屆博覽會都設立一個主題國,開展系列主題國活動,旨在宣傳推廣該國的投資環境和機遇。同時,東盟各國每年都舉辦一場至兩場國家推介會,吸引更多客商洽談簽約。此外,各國的商會、職能部門也會舉辦專場推介會和項目簽約儀式,吸引諸多客商的目光。 博覽會投資促進平臺是一個促進“雙向投資”的大平臺。為吸引更多的東盟國家投資,每年國內各相關部委、商協機構和包括廣西在內的各省市都會舉辦多場推介會,介紹投資環境、重大項目,吸引東盟有實力的國家投資,借助外資優化自身經濟結構,推動當地經濟發展。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通過投促平臺“走出去”,向東盟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讓企業更加了解目的國的招商投資環境和相關項目,為企業“走出去”樹立更多的信心。 據統計,10年來,中國對東盟國家投資合作項目410個,投資總額203億美元;中國引進東盟國家投資合作項目182個,投資總額86億美元。雙方投資額的不斷增大,與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大力推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好酒不怕巷子深,除了東盟國家,來自全世界的其他國家也紛紛借助博覽會投資促進平臺,前來舉辦推介會、對接會,如法國、德國、加拿大、荷蘭、韓國等。今年,澳大利亞將作為特邀貴賓國的身份參加本屆博覽會。”王乃學說。 王乃學表示,今年,中國—東盟博覽會將繼續為各方提供優質服務,著力提高博覽會投資促進平臺優勢,將通過一些個新方法、新形式,進一步做好本屆博覽會投資促進工作。 聚合力,促發展,添動力。與往年相比,今年博覽會投資促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博覽會已確認承接來自東盟和其他國家及國內機構、省份更多的投資促進活動。投資促進活動主題更加突出,第1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將突出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兩大主題舉辦一系列活動,如匯商聚智攜手圓夢-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城市市長圓桌會議等等。除新加坡作為主題國將舉辦一系列主題活動之外,澳大利亞將以特邀貴賓國的身份參加本屆博覽會;東盟其他國家也將舉辦多場國家推介會。 開拓新領域,創新形式,增強投資推介活力。今年博覽會期間將舉辦“中國—東盟電子商務峰會”。屆時,中國和東盟國家主管部委領導和阿里巴巴、綠地集團等電商巨頭企業、知名學者以及相關專家等將匯聚一堂,共同探討電子商務在中國和東盟的發展趨勢,就促進區域內電子商務跨越式發展進行前瞻性、探索性研討。 “第1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投資促進活動主題突出、特色鮮明,我們通過強化投資平臺服務,為中國、東盟及其他國家的客商搭建更加優質高效的對接交流橋梁。”王乃學在談及本屆博覽會說。 強化區域合作再造海上絲綢之路 唐宋元三朝絲綢、瓷器等諸多商品被大規模輸往東南亞以及西方世界,來自東南亞和西方世界的香料、奇珍異物也被運到中國。福建的泉州、廣東的廣州、廣西的合浦等港口異常繁榮,進出船只絡繹不絕。不過,歷史往往充滿不可預知的“意外”,在元之后的明清兩朝都采取封海鎖國的政策,海上絲綢之路從此開始走向衰落。 進入21世紀之后,隨著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中國需要重新融入世界的懷抱去創造新的輝煌,世界也需要中國重新參與進來,承擔起作為大國的歷史責任。 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東盟國家的時候,提出要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2014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出,要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廣西南寧之后,廣西在中國與東盟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往來中的橋梁和窗口作用的日益凸顯。廣西以其獨特的區域位置和對東盟合作的突出優勢,注定將承擔起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責任。與此同時,廣西也將借助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性機遇,實現政治、經濟、文化的新一輪騰飛發展。 自2003年中國與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以來,共同攜手開創了“黃金10年”。10年來,中國與東盟各國圍繞“中國—東盟博覽會”積極組織各類官方以及非官方的活動,其中僅中國—東盟博覽會本身就吸引了國內20多個省市超過6萬名境外采購商和50多萬名參展參會商。中國與東盟以經濟合作為重點,還積極推進雙方在政治、安全、文化等多個領域合作,使得雙方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抗擊重大災害中可以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王乃學指出,“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中國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經過3年發展,李克強總理提出要打造東盟自貿區升級版。這標志著中國與東盟各國的關系進入成熟期,合作進入快車道。”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廣西將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下,積極參與和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以及中國(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等次區域合作,以推進中國—東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基礎,加快構建海上絲綢之路產業帶。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提出,助推廣西與東盟國家之間的合作進程。今年初中國—東盟泛北部灣經濟合作高官會上已經討論通過《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路線圖(戰略框架)》,確定了泛北合作的目標、原則、優先合作領域、合作機制框架和融資方式,并將港口物流和金融作為優先合作領域。 根據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廣西在搶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將從以下八個方面貫徹落實: 一是推動和參與以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為重點的次區域合作。推動中國—東盟經貿部長會議和領導人會議審議通過《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路線圖》。 二是將泛北合作納入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總體框架。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支持,將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納入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總體框架,將之打造成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核心組成部分,成為先行項目和新門戶、新起點。 三是構建海上合作機制平臺。將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升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論壇,成為建設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機制平臺之一。 四是深化與沿線各國貿易合作。加強與沿線各國在貨物運輸、人員往來等方面的貿易便利化合作,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 五是搶占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先機。遴選、包裝和推出一批廣西與泛北重點國家的多雙邊互聯互通、港口物流、產業園區等作為示范性合作項目。 六是加快構建海上互聯互通。加大北部灣港口建設力度,積極引進國際港航企業等戰略性投資者,打造北部灣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 七是加快建設跨境合作區和臨港產業帶。以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為支撐,在臨港后方規劃建設一批雙邊、多邊合作的產業園區。 八是加快構建海陸互動格局。海陸雙線互動是廣西在全國省份中特有的開放優勢所在。既要推進以“海上絲綢之路”為重點的海上合作,又要推進以南寧-新加坡陸路互聯互通為重點的陸上合作,形成海陸雙線相輔相成、互相支撐的生動局面。“為強化區域合作,在未來10年廣西將把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將繼承和鞏固‘黃金10年’取得的成果,積極開展交流溝通,以期形成并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機制。”王乃學說。 強化經貿往來重點發展加工貿易 2004年以來,廣西緊緊抓住建設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緊鄰東盟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中國—東盟博覽會巨大的平臺效應,與東盟各國在經貿領域開展多個層次的合作,成績顯著。2004年~2013年10年間,廣西與東盟貿易額從10億美元增長到159億美元,增長近15倍,年均增長31.9%,東盟連續13年為廣西第一大貿易伙伴;廣西實際利用東盟資金(商務部口徑)累計9.9億美元,占全區當期利用外資總量比重的12.9%;廣西對東盟協議投資額由395萬美元增加到30486萬美元,中方協議投資額由370萬美元增加到24762.3萬美元,增長了66倍,年均增長59.5%,廣西對東盟投資目的地已覆蓋全部東盟10個國家。“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廣西與東盟各國之間在進出口貿易上的互補性沒有預期的那么強。這對進一步擴大與東盟各國的經貿往來將產生不利影響。”王乃學分析說。從目前進出口商品的結構來看,紡織原料及制品、機電產品和農產品是廣西對東盟最主要的出口商品,煤、鐵礦砂、水果、堅果、原木和天然橡膠等礦產品和農產品是我對東盟各國主要進口產品。 王乃學認為,為強化廣西與東盟各國在貿易上的互補性,廣西必須大力發展加工貿易。一方面可以把更多更好的工業制品出口到東盟各國,豐富東盟各國人民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會隨著加工貿易生產能力的不斷提升,擴大對東盟各國礦產品和農產品的進口和加工復出口。 當前,廣西正在加快實施加工貿易倍增計劃,力爭到2016年,全區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實現翻番。將重點發展4市4區(4+4),即南寧、北海、欽州、梧州等4個國家級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和北海出口加工區、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加快培育5市5園(5+5),即柳州、桂林、防城港、玉林、崇左5個城市以及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東興國家開發開放實驗區、南寧高新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和北海工業園5個園區,加快形成加工貿易產業集聚的態勢。“從服裝、糧油、皮革等行業起步,經過多年的發展,廣西圍繞4大加工貿易區已經初步形成以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為代表、技術資本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并重的格局。”王乃學總結道。其中,北海出口加工區的發展便是最有力的證明。這個于2005年正式運營的產業園區,2014年前4個月,出貨5003.3萬噸,貨值達8955.4萬美元。目前,除建興光電外,在北海出口加工區落戶的還有香港德昌電機集團、臺灣建準集團以及日本三洋、廣東永昶集團、深圳惠科集團等行業大型機電企業。“孔雀西南飛”的熱潮,帶動了廣西加工貿易的突飛猛進,也影響了廣西外貿的進出口格局。從全區的發展形勢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已經在廣西加工貿易中占據了半壁江山,成為優化廣西出口商品結構的重要方式。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加工貿易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分別占廣西加工貿易出口比重的63%和43.9%,拉動廣西全區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11.6和38.7個百分點。 王乃學介紹,廣西將采取有力措施,切實解決當前制約加工貿易發展的若干瓶頸問題,廣西商務部門正推動自治區出臺促進加工貿易發展的專項政策措施,著手培育北部灣港口至國外的定期班輪航線,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今年內,商務廳還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舉辦加工貿易推介會,加大力度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同時還將推進廣西加工貿易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實現商務、海關、企業三方聯網,進一步提高加工貿易企業有關審批事項辦理效率,多措并舉,力爭實現加工貿易倍增計劃。南寧海關則把推行加工貿易聯網監管、實行簡政放權、推進無紙化通關,作為支持廣西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加快加工貿易發展的重要舉措。 推動商貿革命發展跨境電子商務 從物物相易到貨幣的出現,再到更為方便好用的紙幣,人與人之間、地域與地域之間、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關系越來越頻繁、貿易規模越來越大。從二十世紀中葉開始,人類宣告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化的成果帶來社會的一系列深刻變化。特別在人們的商貿活動之中,以電子貨幣的出現及電子商務的興起為標志,正在引發國內國際貿易領域新的變革。 2014年5月舉辦的中國電子商務大會上獲得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突破10萬億元,網上零售交易額超過1.85萬億。同時,商務部預計,到2015年,國內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將超過15萬億元。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不僅為活躍國內的貿易關系提供了積極的條件,也為進一步擴大跨區域、跨地域的貿易往來提供了某種可能。2013年4月,廣西商務廳提出推動自治區商務工作的十大重點工程,其中就包括“電商廣西電商東盟”系列工程。 “當前全國各地都在加大力度推進電子商務工作,廣西作為后發展地區,如果能抓住機遇,圍繞電子商務積極推進各項工作,不僅能保持廣西的發展緊跟時代步伐,還可以為廣西實現跨越式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為了摸索出適合廣 西的電商模式,商務廳根據廣西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開展‘電商廣西、電商東盟’工程,并制定了一系列詳細的工作計劃。”王乃學說。 “‘電商廣西電商東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工程,更是一個需要智慧和勇氣的工程。要真正意義上實現電商東盟就需要內外形成合力,一方面要打造好共通的電子商務渠道,培育電商隊伍要讓電商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還要加快在物流、支付、監管、信息平臺、數字證書(CA)認證以及東盟互認等方面的體系建設,逐步建立適應跨境電子商務模式的報關、報檢、結匯、納稅、退稅等工作機制。”王乃學指出。 “電商廣西電商東盟”工程將主要分為四步走。 第一步,打造一個完整的商務網絡,以推進“寬帶中國”、“無線城市”、“下一代互聯網”、“三網融合”、“寬帶村通”等工程建設為契機,加快基礎通信設施、光纖寬帶網和移動通信網等。 第二步,要整合物流資源,鼓勵快遞、城市配送、冷鏈物流、中轉分撥中心等集約發展。同時還要支持電子商務企業建設倉儲、配送等物流設施,建立高效通暢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 第三步,要建立起電子商務進出口新型通關監管模式,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簡化通關手續,降低通關成本。 第四步,要推動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機構開展合作,為東盟和南亞國家的跨境電子商務提供人民幣結算。 目前,廣西商務廳加大對各類電商企業進入廣西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計促進本土電子商務企業成長。支持相關電商企業在阿里巴巴、淘寶商城、京東商城建設廣西館,直接服務于“廣西特產行銷全國”系列工作,及支持主要以東盟特產為主要銷售產品的美麗灣B2B2C電子貿易平臺。同時,還將持續推進對南寧華南城的建設,著力打造中國—東盟跨境電商園區,匯集國內企業與東盟線上線下企業,同步打造東盟網購平臺。 王乃學表示:“目前,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還存在平臺對接的問題,主要是因為雙方存在發展水平上的差異。但通過中國與東盟各方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逐步解決這些問題。可喜的是,針對實現跨境支付、結算時間過長等問題,已經在磋商解決,距離真正實現電商東盟將不會太遙遠。” 10年來,中國與東盟共乘“合作之舟”,克服艱難險阻,收獲了沉甸甸的“金黃果實“。10年風雨同舟,10年攜手共進。面對即將開始的新10年,中國與東盟的“合作之舟”將乘風破浪,駛向更加美好的“鉆石10年”!(記者 許鋒利 馬振國 石孟珂 )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