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財經界 訊:精明的杭州人樂意嘗鮮,這不,具體到剛需項目——洗車上,很多車主最近用起了各種App來降低費用,養車點點、車點點、車螞蟻……1元洗車、免費上門洗車,換著方式薅(hāo)羊毛,不亦樂乎。 “從去年10月開始,哪里提供免費洗車,我就下載哪個App。到目前,洗了十幾次吧,沒花一分錢,賺到了!”車主小胡頗為得意。 哪款App有免費就用哪一款 知道用車類軟件現在有多火嗎?快報新車訊記者在iPhone的App Store上輸入“洗車”,跳出399個相關搜索結果,還有到店洗、上門洗、代洗等多種選擇。令不少車主心動的是,下載這些App后,首次使用往往有免費洗車的優惠。 在杭州體育場路上班的小胡,算是最早嘗到洗車“免費午餐”的人之一。參考:www.cncjj.com 去年10月的某一天,他跟往常一樣,開著藍色科魯茲上班。拐進單位大門等車位時,他發現一個40歲左右的中年女性正在旁邊的空地上賣力擦車。湊近一問才知道,一位同事在某App上預約了免費上門服務。 小胡當即拿出手機也下載一個,立刻預約服務。“洗得蠻干凈的,不比實體店差。”他說,有了第一次體驗后,便開始搜索各種用車類App。“App做推廣,一般首次下載都會有1元或者免費洗車。優惠資格用掉后,就把App卸載了,再下載一款新的”。 “原來在離單位兩條路的一家洗車店辦過一張年卡,財經界雜志介紹25元洗一次,250元一張年卡。自從各種App免費洗車后,那張卡一直就沒用過。” 享了一次免費成了忠誠用戶 小胡是哪款App有免費洗車,便下載哪一款。相比之下,做銷售的徐先生要“專一”得多,享受了一次某App的免費洗車服務,便用上手了。 徐先生第一次知道洗車App,是通過微信朋友圈。“那段時間,常有朋友分享免費或優惠洗車的鏈接。”他坦言自己對新興事物不太感興趣,可朋友分享的次數多了,便動起試試看的念頭。 “第一次試,感覺不錯,還能選擇就近的合作洗車店,確實蠻方便,也劃算。后來要洗車,我就從這款App上團購洗車券,一般10多元洗一次,直接去實體店要30元一次,省錢。” App們“燒錢”補貼洗車費 據快報新車訊記者的了解,能提供免費或1元洗車的App,用戶的操作模式大抵相似:下載軟件后,在其主頁找到離自己最近的汽車服務中心,選擇合適商家下單,之后駕車前往免費或優惠洗車。同時,可選擇有上門洗車業務的公司,預約服務。洗車費的差價,全部由這些App平臺“燒錢”補貼。 “我們這邊普洗25元/次,早兩年和幾家銀行合作,持卡人每周可享受免費洗車一次,銀行補貼6-10元,剩下的差價,店里貼錢。洗車成本在不斷提高,我們其實是虧錢的。”極致汽車健康服務會所董事長方宏來告訴新車訊記者,“所以現在跟銀行的合作較少,和App平臺合作比較常見。后者相當于買了我們店的洗車卡,然后給用戶打折優惠甚至免費,我們是不用倒貼錢的”。 信用卡洗車漸漸沒落 顯然,App們提供的免費或低價洗車,影響了前兩年火爆一時的信用卡半價或免費洗車,也一定程度上沖擊到實體店的年卡生意。 一家洗車連鎖店的老板表示,辦年卡的客戶量,今年大概下降了10%-30%。不過也有一家以中高端車型為主的洗車保養店的經理這樣說:“辦卡的客戶往往消費能力較高,他們主要看質量,以及就近原則,所以影響不大。” 另外,在采訪中,一些洗車店對這些合作App免費或低價的可持續性,產生了懷疑。“他們在燒錢,洗車的成本擺在那里,這樣的價格戰不可能長久持續”。
“不管將來是不是會取消,至少目前,我們洗車便宜了,是吧。”作為車主,小胡可沒有這些洗車店老板想得遠,“有羊毛可薅就盡情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