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產生抗藥性咋辦?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新聞采編網 訊:近日,東莞市疾控中心公布了花斑蚊抗藥性的監測結果,結果顯示,當地花斑蚊對3種殺蟲劑有低度抗藥性。對此,相關專家表示,各地市政滅蚊時要注意調整殺蟲劑品種,不宜在同一個地區內長期使用同一種殺蟲劑,以免引起或加劇蚊子的抗藥性。 換藥就一定有用? “中國藥”不好使,“外國藥”好使嗎? 近期,不少中國媽媽為了孩子不挨蚊子叮咬,不惜花高價買外國“蚊香”,可是也“沒啥效果”。中國有害生物防治協會單位格林盈璐有限公司表示,經過多年消殺“洗禮”,中國蚊子的抗藥性遠比國外蚊子強。 針對蚊子抗藥性問題,有人提出加大用藥量,或者更換藥性更強的滅蚊藥劑。但有網友調侃稱,“蚊子耐藥人可不一定耐藥,即使換藥、加大使用劑量,也許蚊子還沒滅掉,反倒把人毒倒了。” 滅蚊燈企業格林盈璐對此給出了建議說,“滅蚊還是要采取安全可靠的方式,特別是市政方面的大規模滅蚊工作,講究的是環保、安全、有效的可持續化。” 什么是“可持續滅蚊”? 滅蚊的“可持續”主要指兩方面:一是滅蚊效果可持續;二是保護生態可持續。 “滅蚊效果可持續”是指,滅蚊效果能夠長時間保持穩定,并且免于化學消殺導致蚊子的抗藥性提升的種種顧慮。 “保護生態可持續”,格林盈璐的解釋是,“整個滅蚊過程將不會產生任何毒副作用,對生態壞境的影響,可以說幾乎為零”。 “可持續滅蚊”沒那么簡單 去年為了應對登革熱疫情,廣州市水務部門在市內部分水域投放了數萬條食蚊魚,吞食蚊子的幼蟲孑孓。有人稱此法“既環保又無污染,倒很符合‘可持續’的理念”。 “如果只吃孑孓,食蚊魚是無法存活的,除了掠奪其他水生物的食物,這種食蚊魚繁殖迅速,極其打壓當地的其他物種。”生物學專家一席話打破了食蚊魚的“滅蚊神話”。 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格林盈璐方面表示,使用物理滅蚊搭配合理的化學消殺,可以達到“可持續化”的效果。 “大規模滅蚊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制定出合理的滅蚊解決方案,不僅可以保證效果的持久性,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也能降到最低。”在廣州亞運會期間,格林盈璐曾為馬術賽場提供戶外滅蚊的方案咨詢服務。 眾所周知,市政滅蚊是一項技術難度高、投入成本高、效果要求高的“高難度”工作。既要安全有效,又要綠色環保,還要“治住”蚊子的抗藥性,如此看來,找準滅蚊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畢竟,環境是大家的,滅蚊是為人民服務,是好事,但效果不理想還有副作用,可就得不償失了。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