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導讀:見了那么多失敗的“互聯網+”,老馬打算用自己找到的輔助方程,試著解一解這道題。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商界在線 訊:文丨林 同 在互聯網+一切的時代,一大批接網項目插上夢想的翅膀扶搖直上,不少剛起飛,現實的引力就將它們狠狠拽回地面,摔得灰頭土臉。 怎樣做好這道加法運算?通用的方法論尚未出爐。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新絲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馬云峰給出了自己的解題思路——巧借“輔助方程”嵌入到“互聯網+”之中。 郵電局技術員出身的馬云峰,20年前開始觸網,是一匹互聯網“老馬”。在大潮涌來的時候乘勢下海創業,從硬件做到軟件,再拓展到電商。但作為互聯網的受益者,他并不迷信于此:不是所有的河流,都要流向那片互聯網的海。 2015年7月16日,錫林郭勒盟新絲路電子商務平臺正式上線,這是老馬帶領他的團隊歷經760多個日夜奮戰,傾注心血全力打造的新項目,是改造草原傳統畜牧業貿易的大膽嘗試。見了那么多失敗的互聯網+,老馬打算用自己找到的三支輔助方程,試著解一解這道題。 特殊的追溯體系 由于中國人的傳統養生習慣,每年重陽一過,由北往南,陸續進入秋冬進補節奏。從北方的哈爾濱、北京,到南方的上海、長沙……掛著“錫林郭勒羊肉”招牌的飯館比比皆是,基本都是門庭若市。但是,在草原上生活了半輩子的老馬心里最清楚:哪來那么多錫林郭勒羊啊! 因為生活在國內唯一一塊被聯合國認證的重點保護生態草原,因為從小到大都只吃野生草,喝山泉水,每天走幾十里,所以錫林郭勒羊以肉質鮮美、多汁不膻、營養價值高、純天然而享譽世界。但是一年600~800萬只的出欄量,占比僅為全國羊只總產量的2%,市場供不應求。
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商販開始心生歹念,以育肥羊冒充錫林郭勒天然羊從而牟取不法利益。并且隨著錫林郭勒羊肉獲得國家地理標志并被越來越多消費者認可,這種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的現象更是越來越多,且情況愈演愈烈。 畜牧業和老馬的IT業原本是兩條沒有交點的平行線。對于個人而言,作為土生土長的錫林郭勒人,誰也別想用外地羊肉欺騙他的味蕾。可2012年年底的一天,錫林郭勒盟的一位領導突然把他叫去,把“李鬼”橫行情況向他詳細一介紹,這事就成他的心病了。“光咱吃得著不行啊,錫林郭勒牛羊肉那么好,不能讓人砸了牌子。而且必須保護當地牧民和消費者的利益,好羊就得給識貨的人,兩頭都得保護。” 那次談話后不久,老馬的公司和一家臺灣企業聯合成為技術方案提供商,開始在當地政府的監管下在錫林郭勒盟創建全國唯一一家由政府全程監管的、全產業鏈閉環羊肉追溯體系。 半年后,基于成熟的企業管理NBS系統,用上RFID、IC卡、條形碼等物聯網技術和專用硬件設備的追溯方案被開發出。羊羔子一出生就被打上耳標,嚴格記錄繁育、飼養、疾病防治、屠宰、運輸等信息,并進行聯網互動,最后連每塊肉的加工流程,都可以在產品包裝上的二維碼里掃出來。 “假的太多咱打不完,咱能保真。”老馬對這套追溯體系信心滿滿。果然,2013年7月份該項目成為國家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試點。老馬備受鼓舞,將早就藏在心里的計劃公諸于眾:“一定搞電商,把銷售半徑擴大,入駐中高端市場,讓追溯體系的價值最大化!” 此前也有當地企業做過類似嘗試,結果發現,牛羊肉上線后面臨的信任危機比線下更嚴峻。不過,老馬這回有了全國首個由政府主導,經由自己參與開發的追溯體系,等于為“互聯網+畜牧業”找到了第一支“輔助方程”。 “技術男”的優勢 2013年起,羊肉全產業鏈追溯體系建設開始在錫林郭勒盟如火如荼地進行,當年就有30萬只羊擁有了可追溯檔案,隨后兩年又分別有80萬只羊被納入追溯體系,至今總數已達190萬只。 其實,在2014年年底,這個數字就已經過百萬,對錫林郭勒盟新絲路電子商務平臺來說,貨源早就充足了。近十家入駐企業也已經談妥,1.2億元項目資金陸續到位,售后方面政府還承諾提供先行賠付的補貼,接下來只需要在來年農歷八月十五羊只出欄前跑通流程即可。 一切準備就緒,股東和員工都盼著新項目趕緊上線,老馬卻有點兒不緊不慢,他有著更為長遠的謀劃。追溯體系讓“互聯網+畜牧業”有了實現的可能,但追溯是政府主導的,有心做電商的人都可以接入,如何樹立競爭壁壘呢? 老馬思考的是每個互聯網創業者都在焦慮的問題,較低的門檻讓互聯網創業項目極易扎堆,在某些領域,藍海廝殺成血海甚至無需一年。于是,身為資深“技術男”的老馬決定引入第二支“輔助方程”,用領先的技術打造競爭優勢。 為了徹底杜絕制假售假,錫林郭勒盟新絲路電子商務平臺里的每件商品都附上了三重動態防偽標識,第一重是紋理防偽,第二重是刮刮印,第三重是特殊油墨印制的KAF防偽。政府機構入駐新絲路平臺對所銷售的產品進行檢測,平臺上銷售的每一件產品皆附上屬于它的唯一三重防偽標簽,讓假貨無處藏身。 另一項先進的技術是超冷保溫箱,解決的是生鮮肉食品最后一公里的保鮮難題 。新絲路選擇的物流合作方為綠鏈,全程可進行冷鏈快速配送。先進的超冷保溫箱,采用了航空保溫材料,即便離開了冷庫和冷藏車也能夠保鮮72小時。有了全國最先進的冷保技術,不僅解決了困擾多年的錫林郭勒肉類食品零星往外配送的難題,也解決了全國消費者的后顧之憂。 引鳳入巢 在“互聯網思維”席卷市場的今天,錫林郭勒盟新絲路電商平臺也為“走出去”“請進來”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迄今為止,已有30余家企業入該平臺,全是老馬親自下牧場、逛車間,甚至動了筷子之后精心挑出來的,那些有制假售假案底的企業被他一票否決。 在這30余家企業里除了肉制品企業之外,還有奶制品、民族工藝品企業,老馬的謀劃是以羊肉作為爆點,帶動整個錫林郭勒草原的特色民族產業,實現從“互聯網+畜牧業”,到“互聯網+民族品牌”的飛躍。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引來更多“鳳凰”到平臺上筑巢,這時老馬用上了第三支“輔助方程”——平臺共創。也就是說,新絲路要做的不僅僅是電商平臺,更要做集創業、就業、孵化及品牌培育為一體的專業公司。 新落成的錫林郭勒盟新絲路電子商務園區里被設計成了一個孵化基地,16000平方米的場地將免費提供給入孵企業,連辦公電腦都是免費的,加上金融、專家團隊、成果推廣、科技中介及知識產權等方面服務,創業公司幾乎可以拎包入駐。 而在錫林郭勒以外的地方,老馬打算通過尋求戰略合作,布局數十家分倉,把線上的大網沉到線下。分倉不僅僅是倉儲中心、物流中心,還是體驗店,是O2O門店。“一家把保真做到極致的錫林郭勒牛羊肉體驗店一旦在某地開起來,將對當地餐飲業產生巨大沖擊。” 三支輔助方程已經集齊,“互聯網+”運算隨即啟動。對于運算結果的預測,老馬說:“秋冬季節吃錫林郭勒羊肉將會成一股風潮,就像中秋吃陽澄湖大閘蟹那樣。不,我們要超越它!” 老馬的雄心,只有互聯網這片大草原才裝得下。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