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北方企業新聞網 訊:想做平臺級創業公司,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撞上巨頭,明知道是以卵擊石卻避不開,因為巨頭在行業內的存在感實在是超強,就像香港流行的一句話一樣“無論你在干什么,最后錢都要跑到李嘉誠的口袋里”,在中國大陸也是這樣的情況——無論你在干什么,最后錢都要跑到馬云馬化騰的口袋里。 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你會記得第一個發現新大陸的人叫哥倫布,卻記不得第二個人;你會記得第一個登陸月球的人叫阿姆斯特朗,卻不記得第二個人;你會記得第一個打響武昌起義槍聲的人叫黃興,卻不記得第二個人。歷史如此,商界亦如是。第一個達到者成為巨頭,接受萬千膜拜。在互聯網領域創業有個說法,叫做老大賺大錢,老二賺小錢,老三老四不賺錢,老五老六就根本看不見了。所以,人們在互聯網行業里面經常會記住老大,老大會記住老二老三,但是老四老五那是看不見的。 就這樣,所有平臺級的初創公司,尤其是這兩年大熱的02O,都凄凄慘慘戚戚地活在巨頭的陰影下。能稱為巨頭的,都有高資金、超流量、大市場、多用戶、好口碑,從錢的問題到評價的問題,都一網打盡。而創業公司一般搞的都是“新”市場,企圖單點突破,異軍突起,可是最后往往發現,所面對更多的是已有的存量市場,而不是增量市場,能在巨頭眼皮下分一杯羹已實屬不易,更不用說什么另起爐灶了! 所以,盡管這兩年“人傻錢多”的教育O2O極度繁榮,卻前赴后繼的一大批“烈士”紛紛倒下,放眼望去,有一個叫“跟誰學”的企業走得比較穩健,從A輪融資5000萬美金到30萬老師、3萬機構入駐,令人驚嘆。
其實這事兒挺難的,畢竟對于一個平臺來說,老師又不是獨家的,渠道也不是獨家的,科技手段也不一定多么天下無敵,很多O2O企業都擔心巨頭們會不會虎視眈眈,隨時進入。有專家指出,對抗巨頭的唯一辦法是自救,也就是不斷壘高自己的護城河堤壩。那么,跟誰學的護城河堤壩是什么?又是如何壘高的呢? 第一層堤壩:人才、科技和產品。 跟誰學團隊核心成員全部是來自新東方等著名教育培訓機構以及百度、阿里、騰訊、新浪、搜狐等頂級互聯網公司的高管和精英。因為人的主導,因為對教育行業的深刻理解,因為有對教育的技術方面的優秀人才,才會打造一個大的場景。目前跟誰學的主要的移動產品,有學生的APP、老師的APP、機構的APP、營銷地推的APP,而為這個航母級的教育電商平臺保駕護航的是跟誰學團隊全部自主研發的十大系統,包括師資系統、審核系統、客服系統、支付系統、運營系統、直播系統、機構系統、流量系統、數據系統、云圖系統,所有的一切構建成跟誰學產品整個的生態。 第二層堤壩:信譽沉淀、評價導向和機制驅動。 是不是什么樣的人都能成為跟誰學平臺的老師?不,跟誰學有非常嚴格的認證機制。第一個認證就是老師的身份認證、教師資格證、獲獎證書;第二個認證就是互動、評價,對老師進行精準認證;第三個認證就是跟誰學有一個認證團隊,在后面對老師畫像、打分,這個是足夠高的門檻,也是一個足夠高的護城河堤壩。 除了保障老師的品質以外,跟誰學還建立了相互信任和良幣驅逐劣幣的機制驅動,使得這個不同品類跨界連接的平臺生態一直保持高秩序感,通過評價、交易、支付、互動,建立了信任機制,通過大數據,通過云計算,讓好老師有更多的收益,真正打造了一個良幣驅逐劣幣、相互信任的機制。 第三層堤壩:學習共同體,生活共同體和精神共同體。 跟誰學讓師生除了知識才華技能的連接外,更產生了情感態度精神的連接,這是一種與時俱進的社交關系。O2O教育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要充分利用線上線下融合的優勢,對用戶發生深刻的影響,尤其是精神上的影響,而這取決于產品的體驗和社區的打造。例如,在跟誰學的直播課堂上,學生可以隨時“舉手”發言,向老師提問。老師可以將自己的屏幕投到攝像頭顯示窗口里,讓學生感同身受。上課過程中老師會錄制成視頻,學生可以在課后再回顧英語語法。跟誰學APP還會生成課程群,讓學生可以與其他報這門課的同學一起交流、玩耍。上課還能打賞,即時鼓勵。這一系列功能的優化,目的就是優化上課體驗,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當師生和諧共進,從學習共同體、生活共同體走向精神共同體的時候,意味著一個跟誰學這個平臺、這款產品、這種連接真正有了靈魂。 創業公司想避開巨頭狂虐,做好以上三點,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