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北方企業新聞網 訊:“每一個優質的老師都是一棵大樹,每一個優秀的機構都是一片小森林,而這些大樹和小森林連接在跟誰學,就真正組成了亞馬遜熱帶雨林。”跟誰學CEO陳向東在不同場合說過這番話。自從陳向東從傳統教育培訓行業轉向互聯網教育領域,就給自己的企業起了一個非常非常互聯網化的名字——跟誰學。從一開始,陳向東就把跟誰學的定位想得非常明白,那就是“O2O找好老師學習服務的電商平臺”。跟誰學于2014年6月成立,年底即獲得5000萬美元的融資,截至2015年12月,平臺入駐老師超過40萬人,機構近5萬家。 很多業界人士說,因為跟誰學的橫空出世和迅猛發展,才明白了一直以來教育O2O竟然被嚴重低估。 原來,那些說教育O2O更是個偽命題的人,其實恰恰是沒有看到跟誰學的邏輯。跟誰學不是簡單的線上或線下,不是傳統的教與學,而是用O2O模式,用移動互聯的工具,解決資源的連接、整合和分配的問題,打造出最適合學習的場景,給每一個用戶以合情合理、私人定制的學習方案。“做一個O2O找好老師學習服務電商平臺,其中的O2O應該有四重含義:第一重含義就是線上找到老師,線上完成教學過程,就是通常所說的線上教學;第二重含義就是線上找到老師,線下完成教學過程,可以是一對一,也可以是一對多,這是線下場景;第三是線下找到老師,線上完成教學過程;第四是線上線下混合完成教學過程。可能有時候是在線上,有時候是在線下,連接而構成整個互聯網的邏輯。”陳向東所描述的找老師的四種方式,其實就是跟誰學平臺上的學習場景。 一個平臺的運行,最重要的是機制和規則的保障。互聯網思維是用戶思維,在這方面陳向東看得很清楚,因而一開始就能放權給用戶,任何一個跟誰學平臺上面的老師和課程的好與壞,都是由用戶由學生由家長決定的。陳向東堅持認為,一個封閉的、狹隘的、自嗨的體系對老師的評價是不靠譜的,互聯網讓普通的老師走出一直以來的專業屏障、權威評價和體制壟斷,從而獲得平等、充分的展現機會,所以一個公開的、透明的、互動的評價體系和學生家長老師連接的數據沉淀才是正道。“跟誰學在對老師質量的把控上做了三件事:第一是對老師的實名認證,包括對老師的身份證、教師證、照片,包括TA的獲獎證書,教學視頻,等等;第二是通過老師和學生的互動、評價、問答、發表的文章與參加的公益活動來構建出一個對老師評價的標準;第三是通過線下團隊走訪老師,對話家長,推薦好老師,為好老師畫像。” 也就是說,跟誰學為老師與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老師通過身份、職業資格、從業經歷等信息審核后入駐平臺,用戶根據自身需求在平臺選擇教學資源并付費,交易完成后對老師予以評價,整個環節類似教育界的“淘寶”。因為陳向東和他的跟誰學團隊清醒的認識到,學習服務是重決策、非標準化的,學生和家長找老師本身就是重決策,而老師和課程本身是非標準化的,因此,如何打造一個全方面立體化的良性機制,最終才能保障平臺的健康活力可持續發展。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