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新聞采編網 訊:有調研表明,近幾年超過50%的企業在選擇云計算服務時會優先考慮私有云。 而IDC預測,到2019年,云IT基礎設施中公有云的支出將高達344億美元,私有云可能僅為199億美元。 私有云呼聲很高,公有云也不甘示弱,傳統企業登錄云端,究竟應該選擇公有云還是私有云? 在云計算行業深耕多年并以金融云安全服務被稱道的UCloud,其安全總監方勇在5月19日的第八屆云計算大會上表態——正如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解決用戶痛點,云服務的供給側也不例外,公有云抑或是私有云,如何選擇還要看誰更能戳中具體用戶的具體需求。 那么,對于以數據信息安全為造血機能的金融行業來說,又該選擇“哪朵云”?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縱觀傳統金融行業,公有云和私有云各自守著優勢,“占山為王”。然而,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陰影。 通過 Internet 落地的公有云,除降低成本之外,其優勢主要在于方便快捷和擴展性上。公有云可幫助用戶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但其完全公開的數據共享,也讓以信息安全為生命線的傳統金融行業望而卻步。 而為一個客戶單獨構建的私有云,安全性和可控性是其最大優勢。但是,建設一套完備的私有云所需的投入成本太高。因此,私有云雖在安全性上略顯優勢,卻不是節約成本的上策。 UCloud方面表示:“公有云、私有云各自有其擅長的領域,但都不能全面解決用戶的所有問題。” 那么,誰才是傳統金融行業的互聯網轉型利器? UCloud:上云還有第三選擇 IBM市場調研數據顯示,到2017年年底,會有50%的企業擁有混合云。在此次云計算大會上,亦有混合云異軍突起之聲流出,這是否意味著傳統金融行業轉型中“公私僵持”的局面將被打破? 不破而立——UCloud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UCloud金融云主張“不破而立”,打通公有云和私有云,讓二者發揮自己的優勢共同為用戶服務。也就是說,傳統金融企業無需砍掉私有云,也能引入公有云架構,而UCloud金融云就是一條連通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紐帶。 私有云的安全性+公有云的行動力,大有1+1>2的意味。 UCloud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對于公有云的安全問題持保留態度的傳統金融行業,可繼續將核心數據信息存儲在原有的私有云,同時,傳統金融行業花高成本建立的數據機房還能繼續發揮效用,不至于造成資源浪費;而新興業務則可轉移到更加高效便捷的公有云上來。” 拿與搜易貸的合作來說,UCloud金融云采用更加貼合客戶需求的托管混合云架構,將前端業務部署上云,后端將現有設備充分利用,保證了搜易貸業務的高速發展和更好的適應性。 圖為Gartner發布的2015年度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圖,混合云計算上榜 UCloud金融云:安全感也能定制 然而,即便兼容了私有云的安全性,混合云的安全性能仍不足以突破傳統金融行業的心理防線。安全隱患如同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橫亙在傳統金融企業與云端之間。那么,混合云的安全問題是否真的無解? 對此,UCloud金融云拋出了一個很“耐撕”的安全解決方案——定制理論。 首先,起點要正確。針對不同安全開發生命周期的金融企業,UCloud金融云有不同的需求分析。對于剛成立或天使A輪的公司來說,在安全方面更多的是需要資金上的投入,而B輪、C輪的公司,則需要在人員方面加大投入。 此外,還有高能單品“護體”。UCloud金融云研發多種安全產品防護各類攻擊,在單點防護方面達到了400G。其中,UCloud金融云的“漏斗式”安全優盾,能夠從網絡層、主機層、應用層、內容層以及業務層層層深入,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貼身防護。 而UCloud金融云的另一優勢——90秒響應服務得以落地,則有賴于其在互聯網金融、電商、移動社交等各行業積累的安全實戰經驗:當客戶遇到安全問題時,UCloud能夠快速響應,診斷癥狀并追蹤解決問題。 公有云、私有云也好,金融云也好,能夠承載高層需求的那朵云,一定是可以向下兼容的。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