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式三重優化:用戶需求+UCloud金融云=全面減壓?
時間:2016-06-23 16:34
來源:中國新聞采編網作者:中國新聞采編網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新聞采編網 訊:今年上半年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布的以“傳統金融互聯網化”為主題的報告指出,傳統金融與新興互聯網金融相互融合是大勢所趨。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新聞采編網 訊:今年上半年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布的以“傳統金融互聯網化”為主題的報告指出,傳統金融與新興互聯網金融相互融合是大勢所趨。
為快錢、搜易貸等互聯網金融提供過金融云解決方案的UCloud指出,在“互聯網+”的趨勢推動下,數據潮汐式爆發、網絡黑客的攻擊、信息系統快速迭代和運維以及海量用戶的行為數據挖掘使得金融企業倍感“壓力山大”。
他山之“云”可以“減壓”?
金融業內人士分析,企業在“互聯網+”的沖擊下正面臨轉型問題,即經營模式由“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型,管理模式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型。而這種轉變趨勢勢必會推動金融企業在研究客戶需求、制定個性產品上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
但現實卻是互聯網化的金融企業不僅要花費大量精力應對轉型的種種難題,“互聯網+”帶來的種種壓力也使金融企業疲憊不堪。
“就拿自建數據中心來說,若想建造一個設備齊全的數據中心前期至少要投入3000萬,這還不包括后續的運營成本,雖然能夠保證我們在數據處理上的絕對控制權,但成本壓力可想而知。”
除了成本壓力,讓金融從業者同樣糾結的還有搭建運維團隊難題。有調查顯示,高門檻的云計算行業,在未來5年內即使高薪可能也難以招聘到相關技術人才,而這對于金融企業來說,又是一重壓力。
巨大的設備與運維投入,使得大多數金融企業認識到自身負重過多勢必影響前進的速度。有數據表明15.5%的金融企業,已將部分業務部署于云上,同時接近40%的企業也將“業務上云”列入發展計劃當中。這些企業并未選擇獨自承擔運維方面的壓力,而是委托專業的云計算服務商來紓解當前轉型發展上的壓力。
UCloud金融云負責人表示,金融企業若想輕松上陣,專注精細化發展的需求,實際上一個公式就可以解決,即“用戶需求+金融云=全面減負”。
根據UCloud金融云負責人的闡述,這個優化公式實際上是貼合金融企業發展中的需求變更,進而“貼身重塑”金融云解決方案的配置,從三個方面為金融企業實現減負。
金融云“三維立體”減負方案
UCloud金融云又是從哪三個方面來為金融企業“移山減負”的?
一、存儲減負。金融企業即使花費大量財力與人力去自行管理自己的機房,但是互聯網沖擊下帶來的潮汐般的數據流卻是金融企業難以掌控的。自建設備固定的存儲容量勢必會限制金融企業的業務發展。
UCloud金融云提供的云主機及存儲產品可以有效應對“潮汐數據流”,根據金融用戶需求提供彈性可伸縮的計算、存儲空間。
UCloud歸檔存儲UArchive可有效滿足金融企業海量的冷數據存儲需求。金融用戶可借助UCloud提供的身份驗證機制設置訪問權限,保障數據安全。同時在用戶使用量增加時,歸檔存儲的空間彈性也會增加。與此同時歸檔存儲按需收費的方式也可以幫助金融用戶花最少的錢實現最好的效果。
二、運維成本減負。有預測稱2018年銀行業整體IT投入將達到470.9億元。如果預測準確,這勢必會使金融企業內耗過大,而無法專精于自身業務。
考慮到金融企業需要對數據掌握絕對的控制權,UCloud金融云負責人建議,金融企業在業務轉云過程中可以先嘗試UCloud托管云,由UCloud從外圍保障數據安全,金融企業仍然保有對數據的核心掌控力。
三、安全減負。今年上半年,全國金融行業(含互聯網金融)安全漏洞總量同比增長181.9%,客戶信息泄露、支付漏洞、惡意攻擊等都阻礙了金融企業轉型的步伐。UCloud金融云負責人介紹,UCloud在建立外圍防護網時主要依靠UCloud的優盾安全產品。
以基礎安全服務USec為例,它主要對出口全流量進行監控分析,在這個過程中自動發現外部攻擊,從而迅速對惡意流量進行分類、識別、清洗,最大限度避免錯誤播報的基礎上保證業務正常運轉。
我們都在享受著別人的服務,同時也在服務于他人,360公司創始人周鴻祎有言道“不論是虛擬服務,還是實體服務,在過程中都有大量可改善的細節,自己不容易搞定的問題,何不交給專業的人來搞定”,對企業來說,能夠輕裝上陣,這難道不好嗎? |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