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產銷最后一公里 貧困戶零風險零投資中國傳媒聯盟 據 河池日報 訊 (記者 黃開均 通訊員 羅仕勇) “你拿什么來賣?”“家里的干菜!”“每周都有雞蛋賣?”“我專門養了10只老母雞生蛋的!”……近3個月以來,每當周三的交易日上午,天峨縣六排鎮令當村的“空店”門前就熱鬧了起來,貧困戶都會拿著“土貨”來到店里變現。 令當村是天峨縣“十三五”貧困村之一,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全村22個村民小組,有貧困戶146戶619人。當地群眾大多靠種養增收,以前需到8公里外的農貿市場交易,來回要走兩三個小時。 一天早上,干文屯的貧困戶張廷曾,在“空店”賣了16罐百元裝的罐裝茶油,再加上其他貨物,拿到了1700元。“拿到市場賣,頂多得1500元。”裝到最后一罐時,壺底的尾料還可以裝上一罐,有人暗示他也裝進去,張廷曾正色道:“不行!壺底的雜質不能賣,這些貨都貼上名字的,我們賣的是良心貨。” 張廷曾所說的“貼名字”,就是“空店”在收購貨物時,對應貼上貧困戶名字,以確保交易的東西是當地原生態的“土貨”。此外,“空店”與總部有實時交易監控記錄,可以溯源產品。 農戶楊美銀算了一筆賬:把雞蛋拿去集市上賣,來回要一天時間,耽誤勞動不說,還賣不上好價錢。而空店的收購價是2元一個,賣幾回能省出兩個勞力。 貧困戶胡支強說:“我們在家過好秤,拿到店里賣就行了。”“空店”平臺特有的100元產品包,對農產品搭配后直接包裝,簡單便捷交易。 “作為廣西本土電商平臺助力精準脫貧模式之一,‘空店’是在村級設立交易點,以優于市場均價的方式,現金收購貧困戶的土特產,再通過物流運到總部售出,群眾沒有任何風險和投資。”自治區科技廳駐令當村第一書記尹仁湛說,今年4月23日,“空店”在令當村掛牌營業,標志著“空店”在河池落地運行。 據悉,“空店”是利用互聯網優勢以需定產,將貧困戶的農產品進行整合推廣,并通過線上“空店”平臺賣進城,即可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也讓城里人吃到放心健康的食品, 截至7月6日,“空店”模式已鋪開至六排鎮索法村、納合村和八臘鄉五福村、甘洞村、老鵬村及向陽鎮黨隘村等10個貧困村,已發放土特產交易貨款19.65萬元,覆蓋貧困戶249戶。 南寧“空店”微信公眾號顯示:該平臺擁有36.9萬個注冊用戶,上萬家線上店鋪,上千家線下實體,為農產品的產銷對接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空店”總經理吳丹說,“空店”直接對準貧困戶,把復雜的電商助農簡單化,實實在在讓利給當地貧困群眾,通過改變他們的觀念,激發主觀能動性,助力脫貧攻堅。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