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上海熱線 訊:每天下午3點,根據有種網后臺當天的訂單情況,銷售數據以及用戶消費需求信息,制定次日蔬菜采購需求后,直接在有種網下單完成第二天的采購。對接的蔬菜合作社則按照采購訂單需求,完成備貨,并于第二天早上六七點種準時將蔬菜送至當地的蔬菜便利店、超市或是企業食堂。最近,甘肅酒泉的眾多蔬菜合作社、菜農開始真正搭上了“互聯網+蔬菜”的快車,借助有種網電商平臺,與當地的社區、便利店、超市實現了有效對接。 傳統農業從菜地到廚房,一般的流通環節要經過菜農、收購商販、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或超市、消費者等諸多環節,且每個環節層層“加碼”,價格層層拔高。 而農超、農社對接無疑實現農業生產基地——超市(社區)——消費者的簡單化。如今,隨著互聯網+在農業領域的不斷深入,“土”的農產品,加上“洋”的電子商務,讓農超對接更加精準、高效。 有種網包含B2B和B2C兩種模式,農業合作社、商超、便利店等都可以在有種網上開店,合作社將蔬菜數量、價格等信息在有種網網上店鋪進行發布,這些蔬菜一旦被商超、企業或是社區便利店選定,雙方在價格、質量、運輸、驗貨等進行協商,最終生成訂單后,合作社就可以按訂單進行備貨、送貨,待買家驗貨后進行在線結算,完成“一站式農超對接”,從而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同時,買家可以通過有種網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查詢產品產地、質量等信息。 以前對于農民來說,市場需要什么、消費者需求是什么、種什么菜、種多少菜,都是憑感覺,具有盲目性和隨機性。農民賣菜難,蔬菜爛在地里無人購買,農民辛苦一年一分錢沒賺甚至還賠錢的情況年年發生,而農超對接可以使農產品直接面向消費者。農民也可以根據網上的銷售數據和有種網平臺采集的大數據,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不同季節中用戶的偏好,避免生產的盲目性,合理安排種植計劃,穩定農產品銷售渠道和價格。 目前,在甘肅酒泉,已經數十家商超和社區便利店通過有種網平臺和當地的蔬菜合作社建立了對接,每天蔬菜合作社的送菜工作都要持續四五個小時。很多蔬菜合作社都表示,自從在有種網開店,接收到訂單后,就不再擔心蔬菜的銷路問題。“農超對接”搭上互聯網,使農民生產的綠色蔬菜直接從田間直接走到了餐桌,既解決了市民吃菜難、吃菜貴、菜不新鮮等問題,又使農民不再為銷售發愁,同時還節約了流通成本,真正實現了互惠共贏。據悉,有種網在酒泉的農超、農社對接模式很受歡迎,下一步有種網將會充分利用自己平臺的優勢幫助全國更多地區實現農超、農社、農企的高效對接。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