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京新網 訊:《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出臺,使網貸行業迎來“重擊”,無不表明監管層對P2P網貸的要求越來越嚴,其中,對資金存管做出了更進一步的明確規定。網貸平臺紛紛尋求“被存管”,但這條路似乎并不好走。 銀行存管或成為諸多平臺“生死劫” 2016年以來,銀行存管成為網貸行業的熱門詞匯,隨著監管政策的日漸清晰,沒有實現銀行存管的平臺或將被淘汰,監管政策提出12個過渡期的要求,但與銀行對接耗費的時間要遠超于這個期限,可以預見,銀行存管成為網貸平臺的“終極武器”,關乎平臺的生死存亡。 銀行對網貸平臺表現出“高冷”的姿態,為了規避風險,會對平臺實繳資本、運營實力、股東背景乃至高管團隊都有較高要求,業內還會出現即使平臺通過審核考察跟銀行愉快地簽了存管協議,也不能正常上線的現象,所以,能夠真正實現銀行存管的平臺少之又少。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7月10日,已有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江西銀行、徽商銀行、江蘇銀行、恒豐銀行和華興銀行等34家銀行布局P2P網貸平臺資金存管業務,并共有149家正常運營平臺宣布與銀行簽訂資金存管協議,約占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6.34%,而真正與銀行完成資金存管系統對接平臺只有48家,僅占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的2.04%。 先于政策 銀豆網實現直連存管 對此,銀豆網CEO王鵬程談道,“在政策對銀行存管還并不明朗的時候,銀豆網就已經著手同銀行進行合作了,2015年10月,我們與江西銀行簽訂了協議,江西銀行的存管模式比較符合要求,會為每一位用戶單獨開立虛擬的資金賬戶,安全系數較高,從而最大程度的確保資金安全,今年4月正式上線銀行存管。此次《辦法》的落地,再次強調了資金存管的重要性,說明了銀行資金存管已是大勢所趨,而且僅有銀行直連存管的平臺才能稱之為合規,在迎合監管要求方面,銀豆網的直連存管已快人一步。” 對接銀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尤其考驗網貸平臺的技術實力和風控水平,從前期的系統開發調試、數據對接,到后期的測試上線、數據遷移對網貸平臺而言都是極大的挑戰。 以銀豆網為例,江西銀行會為每一位銀豆網投資人和借款人開設一個獨立的個人存管賬戶,并且建立與之相應的結算體系和反饋自查體系。銀豆網用戶的賬戶信息、資金流向以及債權信息都將受到江西銀行全程、實時監督,用戶資金全程均在江西銀行體系內運轉,可以有效避免被平臺任意挪用的風險,防止平臺參與交易,投資過程更加透明安全。這也就是所謂的直接存管模式。 用戶體驗才是王道 當然,能夠與銀行對接并不是平臺的終極目的,打造出最佳的用戶體驗同等重要。即便一些平臺已經上線銀行存管,但體驗極差的狀況依舊成為平臺的致命傷,而達到極優的用戶體驗也能從側面表明一個平臺的實力。 從銀豆網對接江西銀行的情況來看,注冊并開通江西銀行存管賬戶后,江西銀行會為用戶開具一個虛擬賬戶。如圖:
綁定銀行卡后,下載相應銀行的安全控件后即可快速充值。線上充值支持郵儲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17家銀行,嘗試幾次充值也未出現任何掉單情況,到賬速度快。另外,江西銀行存管也可以選擇通過支付寶和網銀轉賬,用戶在使用上較為方便。
據銀豆網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要盡量保障每一筆交易的穩定性,確保任何一筆交易都不能丟失,要讓每筆錢記賬清晰,資金流向明確,同時也減少等待延長的時間,所以,我們與江西銀行存管系統技術對接的過程中進行了諸多探討,系統也在不斷升級優化,增加設計、提升產品,使操作流程上更加順暢,視覺上更加清晰,讓用戶享受資金安全的同時得到最佳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