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商界 訊:曾風靡一時的智能生態模式,隨著尚未解局的“樂視困境”,受到來自市場與用戶的多重質疑。而取法線下,落到實地的“達寶恩”,則發力智能硬件體驗、推廣、銷售網絡,整合代工供應鏈,提供資金與孵化服務,讓更多智能產品實現了商業變現。 文/商界評論記者侯了 最近幾年,智能硬件風潮興起,由概念化逐步走向商業化,并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數據顯示,2016年智能硬件市場增速達到21.2%,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突破4000億人民幣。蛋糕看上去很大,吃到的人卻很少。截止2015年末,中國完成A輪融資的智能硬件公司接近300家,但完成B輪融資的僅20家,90%的初創公司停滯不前。供應鏈、渠道,是橫在智能硬件創業路上的兩座大山。 而曾風靡一時的智能生態模式,則隨著尚未解局的“樂視困境”,受到來自市場與用戶的多重質疑。與樂視取輕,構建互聯網故事的思路不同,達寶恩則為智能硬件提供體驗及銷售網絡,代工廠和供應鏈,同時融匯資本與孵化服務。取法線下,落到實地的“達寶恩”,讓更多智能產品實現了商業變現。 打通銷售渠道 眾所周知,智能硬件屬于非剛需產品,想要給用戶最好的體驗,建立遍布全國的線下實體店是最直觀的。但現實的情況卻是,大部分智能硬件企業都是初創團隊,資金有限、缺乏經驗,開設實體店不太現實。因此,如今大部分的智能硬件企業都將電商作為主要的銷售渠道,寄希望于通過互聯網營銷打造爆款。 可就在今年4月,紅極一時的京東智能頻道突然被京東從首頁上撤了下來。在這上面曾覆蓋了42個品類,上千款產品,其中不乏佳明、大疆等一線品牌。如此龐大的電商流量仍然轉化不了銷量,據了解,曾有一款產品在京東智能眾籌期間獲得了2000萬的點擊流量,最后卻只賣出了500臺,轉化率低至4萬分之一。 新潮炫酷的外表、強大的功能疊加只是營銷賣點,良好的體驗才是打動用戶購買的核心。消費者在線上只能看到冷冰冰的數據參數及圖片,產品設計者只能通過幾句簡短的評價了解用戶反饋,沒有互動,談不上體驗、說不上升級。 智能音響、手環、無人機……達寶恩所做的,就是將這些創新產品聚集起來,并根據門店輻射區域的不同進行展示、售賣。鄰近社區的門店以生活用品為主,位于商業中心的門店則側重于新奇、好玩。不過,達寶恩將智能硬件的范圍進行了拓展,只要是可以改善用戶生活品質的產品,都將其納入囊中。比如,VR虛擬現實頭盔、8軸無人飛行器、臻絡智能水杯、冰箱除味器等。 目前,達寶恩在全國18個城市開設了26家門店,單店SKU近800,涉及健康醫療、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創新產品、女性、兒童共6個品類,預計到明年,門店數量將達突破100家。有了這個展示窗口,企業便可以投入少量成本實現門店銷售,一舉解決之前體驗難的問題。通過多種渠道,達寶恩最大化幫助上游廠家打開產品銷路,進而實現廠家資金的快速回籠。 鏈接供應鏈兩端 做智能硬件,供應鏈是繞不開的關卡,尤其是對于初創企業而言,缺乏經驗,沒有議價能力,供應鏈是痛點中的痛點。找不到供應商、供應商看不懂設計,生產跟不上互聯網更新速度……種種問題困擾著開發者。 以智能手表為例,其生產環節需要10多家供應商,每家供應商都要根據產品特性調整生產線。不僅如此,由于產品大多處于研發階段,有許多地方需要完善,對代工廠會提出很多要求,且在訂單量少的情況下,生產成本很高。 達寶恩的做法是,把智能硬件開發者和供應鏈資源商連接到一起,將以往分散生產的單品聚攏起來,以量換價,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一方面,對工廠生產提出要求,比如,要求廠家有組裝、測試能力,需要提供產品條形碼和二維碼等。另一方面,根據合作企業的多少,對生產數量給予一定的保證,最大程度降低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資源浪費。開發者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代工廠,依托平臺,工廠也可以有源源不斷的訂單,一舉兩得。 當然,除了找尋代工廠,達寶恩還會為智能硬件創業者提供問題診斷、財務規劃、法律以及股權培訓等多方位幫助,并通過專業的工業設計人員和產品經理,針對性解決科創類產品無法落地進行商業化的問題。如此一來,只要硬件開發者擁有好的想法、設計,達寶恩可以提供生產、銷售、市場推廣、測評、品牌營銷等一系列環節支持。達寶恩力圖打造一個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智能生活立體中心,從根本上解決“創造者”的后顧之憂。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團隊加入到硬件創新這個領域,他們在生產、設計環節得心應手,但對如何開發市場、拓展銷售渠道卻可能不太了解。而以打造智能生活體驗館為目標的達寶恩,則有效地解決了這個痛點。用戶通過達寶恩完成消費體驗,開發者通過達寶恩拓展銷售渠道,代工廠通過達寶恩提升接單量,這樣一個三方共贏的平臺,在目前的情況下,或許是最好的模式。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