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IT資訊網 訊:-IT新聞網-www.cnit5.com-最新的科技資訊】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2016年,國家各項監管政策落地,行業加速淘汰,對互聯網金融是個機遇也是個挑戰。這一年,絕大部分平臺深陷在專項整治與合規建設的一系列整改探索中舉步維艱。然而也有一部分平臺通過技術和模式創新,駛入轉型發展的快車道。這其中,中房創投憑借風控安全和經營模式創新,成功實現突圍,走上創新、合規、科學發展之路。 后監管時代,中房創投堅持風控至上 2016年以來,監管層對互聯網金融連出重拳。 8月24日,被稱為P2P行業“憲法”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轟然落地,一個多月后,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多項政策法規的出臺,標志著互聯網金融進入后監管時代。在后監管時代,毫無疑問,合規經營已成必備要素,風控能力則成為行業競爭的關鍵所在。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是金融,其活動始終沒有超出資金融通、信用創造、風險管理的范疇,更沒有違背風險收益相匹配的客觀規律,也沒有改變金融風險的隱蔽性、突發性、傳染性和副外部性的特征。簡單而言,風險是金融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不因互聯網而改變。”談及對互聯網金融的理解,中房總裁田峰如是說。田峰進一步表示,互聯網技術所具有的多維開放性和多向互動性,使得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波及面擴散速度,遠超傳統金融的環境下。很大程度上,互聯網金融發展,風控是核心要素。在平臺實際業務中,平臺應該將創新發展和防范風險適度平衡,讓運營風險處于可管、可控、可承受的范圍內。 在日常風控工作中,中房創投參照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三大風險管理的原則去制定全方位的風險管理和操作方法。同時,對于每一個涉及到風險的部門,甚至后臺、IT系統內部審計等,也加強風險管理,強調全面風險文化建設。 攜手恒豐銀行,引領行業合規發展 2016年5月,中房創投(https:www.chinazfct.com)宣布與恒豐銀行進行資金存管業務合作,恒豐銀行將為中房創投開設獨立資金存管專戶及風險備用金專戶,中房創投用戶賬戶信息和資金流向都將受到恒豐銀行的監督。這一舉動也讓中房創投成為整改政策出臺后較早完成資金存管的平臺之一,引領了行業發展潮流。 “把錢交給銀行保管,我們放心,用戶更放心。”田峰這樣評價此次合作。如何理解這兩個“放心”?根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實行自身資金與出借人和借款人資金的隔離管理,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資金存管機構。”雖然監管細則的出臺給了P2P平臺18個月的整改期,事實上,在近4000家P2P平臺中,真正能與銀行建立對接業務的P2P中介平臺卻并不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5月底,網貸行業僅有100多家平臺與銀行展開合作資金存管合作,這其中就包括中房創投。值得一提的是,中房創投將風險備用金存入恒豐銀行,將受到銀行的監督。當借款人發生拖欠和違約情況時,中房創投將在第一時間通過恒豐銀行啟動風險備用金,對投資人進行償還,確保投資人的收益安全。 布局社區金融,前景遠大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作為現代城市空間和功能組織的基本單元,社區如今已經成為社會的基礎細胞。社區服務的質量,關系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目前,我國社區服務存在嚴重不足,金融服務方面尤為突出。田峰準確瞄準了社區金融這片藍海,從年初開始,中房創投就積極探索社區金融的發展之路,不斷完善網點布局,創新服務模式,取得了顯著成就,為互金平臺創新轉型,更好地踐行普惠金融,提供了范本。 “獨有的社區生態體系是社區金融的‘安身立命之本’,社區的凝聚力是通過線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實現的。由此,互聯網渠道只是線下社區金融建設的重要補充和提升。”田峰說。目前中房創投正朝著這個方向做出重要的布局。依托于日益完善的相關監管規則,在合規的前提下,中房創投圍繞社區居民的需求,直接提供定制化的產品與服務,既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個人之間的金融資源互換配置,還可發揮自身客戶流量資源優勢,成為各類金融機構進行市場拓展的重要平臺。 依托中房創投所屬集團中房老齡集團旗下的中房中融鄰里互助合作社,田峰謀劃更穩、更遠的未來。據介紹,目前,中房中融鄰里合作社擁有國內唯一的社區服務牌照,與平常的社區便利店、服務點不同,雖然只有十幾個平方,但在其中可實現的功能異常多元:超市商城、違章繳費、體檢預約、購買電影票、酒店預訂、景點門票、水電煤繳費……這些功能都能在一部“奶牛機”的智能操作界面上進行操作,其服務幾乎涵蓋了社區居民的衣食住行、旅游以及娛樂等方面,簡單便捷,婦孺皆能操作。 不僅如此,鄰里互助合作社還首創了社區入戶篩查系統和老年居民應急呼叫系統,同時也建立了社區內居民日常服務呼叫系統。目前,中房中融鄰里互助合作社建立了以江蘇江陰市、靖江市為中國社區服務標準的實踐基地,得到了江陰市政府的大力協助,為合作社在街道所屬的小區內提供了200-300平方的免費社區用房,并協助開展對所在小區居民的入戶調查。重點收集了所在小區的鰥寡孤獨老人的身體、經濟方面及子女關愛、贍養程度的資料,同時為60歲以上獨居老人安裝室內應急呼叫設備,為社區老人提供日常和應急服務創造條件。 除此之外,合作社還建立了社區電子商務平臺及“國民第二保障計劃”系統。除了智能化的操作設備及電子商務平臺,鄰里互助合作社還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形成了“8+”模式,即:互聯網+、智能社區+、物聯網+、扶貧+、菜籃子工程+、雙擁助殘+、社區金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社區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綜合服務。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