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文商業新聞網(biznewcn.com)訊:
“由AIESEC發起的青年影響力論壇是一場由青年設計和參與的論壇,致力于將創意和想法轉化為行動。青年和各行各業的領袖們通過論壇交流對當地、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議題的看法,通過跨文化、跨世代的對話激發靈感。”
![]()
2017年1月20日上午,AIESEC中國大陸區青年影響力論壇在成都順利舉辦。本次影響力論壇以“覺醒時代·用你的行動定義價值”為主題,關注青年領導力以及與全球、中國相關的可持續發展項目,例如消除貧困、優質教育、性別平等、氣候行動等。 來自聯合國婦女署、中國市值戰略研究院、與人公益基金會、綠色地球、成都公益組織服務園、學無國界、SAP、霍特獎基金會的九位嘉賓,與來自全國各個分會的411名AIESEC主席團成員通過積極的對話與交流,共同探討世界議題并自主設計項目獻力可持續發展目標。 論壇開始后,中國市值戰略研究院院長邱克先生和聯合國婦女署中國辦公室的李碩先生分別進行了主題演講。 中國市值戰略研究院于2016年12月由《經濟》雜志社、北京浪友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其主編邱克先生是西南財經大學實戰派教授,同時也是西部著名的金融學家。在開場演講中,邱克先生詳細介紹了當前中國各個城市的環境污染、資源的過度開采和浪費等問題,并鼓勵在場的青年,“如果你選擇居住在這里,那么你就要主動去解決這座城市所面臨的問題”。
![]()
李碩先生的演講則聚焦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五性別平等。社會偏見帶來的雙重標準使得女性在社會生活中處于不利的位置,即便是在家庭中也沒有多少發言權。婦女署發起了#HeforShe#運動、“橙色日”的活動等來號召全社會追求性別平等,反對家庭暴力。“一點點小改變,比如改變我們和母親說話的方式,都是一種行動。”
![]()
在接下來的工作坊中,幾位嘉賓分別闡述了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理解,并分享了對未來世界發展中青年所扮演的角色的看法。 與人公益的劉思羽先生提出,慈善和商業并不是對立的,相反,通過在二者之間不停地跳躍和選擇,會有很多創新的想法。他列舉了豆瓣和臉書的例子,從這兩個商業案例的平臺性、社區性、交互性得到啟發,采取相同的模式來做公益、做慈善,“這就不再強求個人和公益之間的聯系,而是讓所有有相同興趣的人找到彼此。”
![]()
聯合國婦女署中國辦公室的李碩先生首先回應青年們針對主題演講的踴躍提問,提及社會性別與生理性別的差異,女性與性少數權益應如何被保護,以及他鼓勵青年人多嘗試社交媒體成為倡導者,進行性別平等意識傳播。 在工作坊當中,李碩先生著重于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意義與價值,他認為可持續發展目標皆是全人類都在面臨的嚴峻問題,每一個目標都是同等重要的,且相互關連非獨立存在的,例如目標一到六是人類本身相關領域,目標七到十一則是經濟繁榮,目標十二到十五是與環境有關,最后目標十六牽涉和平、十七是夥伴關系。聯合國婦女署雖以性別平等為致力核心 ,但也積極與其他聯合國組織共同獻力其他目標。所以,在最后互動游戲的環節則思考性別平等對于其他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什么重要的發想,并利用社交媒體發揮創意創造話題,產生青年影響力。
![]()
來自學無國界的王維女士和參會的青年人們分享了自己在埃及做志愿者的經歷。兩個月在陌生的國度,促使她思考自己身為年輕人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思考自己能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何種影響。談到如何做公益時,王維感慨道:“有時候和你一起做事業的人,會比你自己更加相信你。”
![]()
汪劍超先生與合夥人創辦綠色地球,主要是因為看到目睹了因城市生活垃圾缺乏分類回收而導致的嚴重的環境問題,不論空氣、水或土壤,例如導致中國大陸有78.4%的城市日均空氣污染超標,且以空氣污染最嚴重城市相比數值是美國的8.5倍。“我們希望建一座看不見得垃圾處理廠”,這是綠色地球的核心目標。他們透過80后的獨特創意,發想出信息化與用戶體驗解決方案,包括二維碼與積分回饋、玩轉分類宣傳、分類大師游戲等等,致力于解決國內垃圾分類宣導不足、缺乏鼓勵監督機制與后端處理程序不足等問題。
![]()
SAP design thinking & BMI coach的Ahmad Ashkar先生向青年人們帶來的設計思維實作。設計思維,來自美國知名設計公司IDEO的方法論,強調以人為本的核心理論,它幫助我們解決難題的作法,不論生活、組織、產品或服務,透過觀察(Interview)、深入挖掘(dig deeper)、同理、產生洞見(define problem statement),將使用者的需要轉化成需求(meet user’s needs),并以動聽的故事與體驗方式呈現解決方案。他強調“如何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越清楚具體,越能看見使用者的痛點。
![]()
成都公益組織服務園的吳麗萍女士從宏觀的角度分析了公益組織的發展。她指出,規劃一個社會組織的成長軌跡需要考慮到它所處的成長環境、社會環境、政府環境以及人才發展環境等。“讓一個社會機構保持活性并且長久的運營下去,最主要的是把自己放下來。”融合才能了解,不光是了解這個社會機構的存在目的,也要了解政府對這類組織的態度,以及組織所能獲得的資源、未來發展方向等。 工作坊的部分結束后,每個分會的主席團成員通過分享自己在上一環節的心得和體會,并結合自身對社會議題的理解,根據所在學校現狀和城市發展狀況,自主設計公益項目來解決他們最關切的社會問題。論壇的最后,由霍特獎項基金會的創始人Ahmad Ashkar對不同分會的項目進行了簡短有力的點評。霍特獎是為年輕的變革者提供平臺和社會資源的全球最大的學生社會創新競賽之一,鼓勵全球學生通過最創新的想法解決全球最大的社會問題。 青年影響力論壇在青年和社會各行各業領袖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企業和組織的分享啟發(Inspire)青年思考如何為社會議題獻力,通過二者之間的積極對話(Engage)和交流,鼓勵青年發聲并參與行動(Action),踐行可持續發展目標。影響力論壇旨在使青年、企業、NGO以及其他具有相同價值觀的組織聯結(Connect)在一起,實現跨界合作,獻力全球目標。 Contact Person: Nathan Li
li.zixi@aiesec.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