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媒聯盟 據 華夏電訊 消息:2017新年伊始,關于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前景的討論便已進入白熱化階段,面對當前復雜的國內經濟形勢和互聯網行業內部參差不齊險象環生的現象大志集團首席執行官凌正先生在集團2017年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做了重要講話,對集團以及中國互聯網金融該如何發展做出簡單的評估。 凌正先生表示,互聯網金融作為金融的內生要素將對金融生態產生多方面影響,具體的影響則需從功能、模式、風險等多個角度去分析。他認為,互聯網金融的功能還是傳統金融的功能——投融資,但是在投融資功能的基礎上,互聯網則能提供效率更高的便捷金融服務,“比如說電子支付,支付的速度快、覆蓋面大,因為它通過網絡,解決了摩擦性不對稱的問題。”同時,互聯網金融還能服務傳統金融機構覆蓋不到的人群,“就是大家經常提到的普惠金融。” 在互聯網金融的模式方面,凌正先生稱,央行十部委出臺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到了網絡借貸、網絡支付、互聯網保險、互聯網基金等七大模式,“這些模式是在原有的傳統模式的基礎上,利用了網絡的技術進行了創新,不僅具有傳統模式的功能,還在效率方面、流動性、效益性、服務的覆蓋面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與提高。” 在互聯網金融風險方面,凌正先生分析,防范風險并非監管的終極目標,終極目標是維護社會穩定,傳統金融體系風險傳導機制非常清晰,如某個機構出現經營問題會導致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會導致危機,危機會導致社會不穩定。 “但實踐證明,當一個互聯網金融機構出現問題,并不會引起系統性的風險,但能夠直接引起社會不穩定。”凌正先生解釋稱,互聯網金融覆蓋的人群是缺乏風險認知和風險承受能力的,此類人群容易導致社會不穩定,“這個風險特征對傳統金融生態影響很大,對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提出了一個新命題。” ![]() 凌正先生稱,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使得監管機制發生改變,“在橫向上是多頭監管,縱向上是多層次監管;中央一級執行的是行為監管,地方一級則是微觀的監管”;同時,互聯網金融對社會的信用體系產生較大促進作用,“信用評價的技術和方法提出了創新方式,比如說大數據信用體系評價”;此外,相關法律亦發生變化。 “首先,互聯網金融的功能是否和這個區域的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相匹配?其次,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在這個區域是不是能夠有效地控制?再次,互聯網金融與原有金融機構,在本區域內能不能有效地嫁接?”基于前述分析,凌正先生認為,若能處理好這三個方面的問題,互聯網金融在一個地區及當地的整個產業發展過程中,則能夠貢獻它應有的作用,“反之,就會給這個區域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微信:2230587892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