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前沿觀察網 訊:中醫,在很多現代人的眼中是非常神秘的。
把幾株植物的根、葉、莖、果,搭配在一起就能治各種疑難雜癥,這在“西醫視野”里充滿了神秘、質疑和驚嘆。
但在中醫眼中,這種看似簡單的搭配實在是精妙,他們在中醫術語中叫“配伍”,老百姓叫配方或藥方子。
“中醫配伍”的原理,是根據不同中草藥的藥性特點和相生相克的規律,進行有選擇的互補搭配,以達到最佳治病效果。
中國自古就有“藥酒同源”、“藥食同源”、“酒為百藥之長”的說法,所以,對于釀酒行業而言,從制曲開始,到潤糝、發酵、蒸餾、摘酒、存儲,最后到勾調,酒體設計等,幾乎每一個工藝環節,都或多或少含有“中醫配伍”的原理、智慧與方法。
![]()
白酒行業對“配伍理論”的重視,與酒體的四大基本要求——色、香、味、格直接有關。一直以來,中國的釀酒師和專家們對“好酒代表”的基本要求便是“酒香撲鼻、酒液醇厚、諸味協調”。“協調”便是各種要素“配伍”的結果。
和“中醫配伍”不同的是,白酒業的配伍是對于不同糧食的有機組合,無論在種類還是比例方面都要符合“口感適應性”、“人體健康安全”和“生態自然之道”,而能達到這三項要求,非實力雄厚的企業不夠資格,非技藝高超的團隊不能勝任,非厚德載物的信仰不能堅守。
可以這樣說,釀酒和行醫一樣,都關乎人類的生命安全和體質健康,既是一個手藝技術行當,更是一個堅守道德和良心的行當。
![]()
以清香型白酒為例,最好的清香酒體一般用五個字可以概括——清、爽、綿、甜、凈。具體描述是:清香純正、口感柔和、自然協調、余味爽凈。這個標準是汾酒幾代人總結制定的,也是專家們普遍認可的。但是,要達到這個要求和標準,汾酒在原糧配伍上就必須有自己獨特的“配伍理論”,也必須有自己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一套“工藝體系”和“品質信仰”。
“原糧決定酒種,工藝決定風格”,汾酒是怎么做的呢?
汾酒的“原糧配伍”,既是傳統技藝的千年智慧,也是現代技術的科研成果。幾乎每一項都是站在“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從人類“口感觸覺”和“體質健康”的最前沿出發,制定最為高精尖的科學配方,成為名副其實的“標準制定者”和“配方創領者”。
其實,稍微了解汾酒史的人都知道,這些并不是刻意逢迎和溜須拍馬之詞,傅山、方心芳、秦含章、華羅庚等中國最頂級的醫學家、微生物學家、食品學家、數學家等,都曾親自蹲點汾酒廠,為汾酒原糧、酒體的配伍和配方做出過杰出貢獻,并載入史冊。這些各領域泰斗級的人物,足以讓汾酒的“配方”登上世界質量巔峰。
所謂“神秘配方”,無不是經過先人們、高人們的埋頭專研和無數次的“臨床試驗”,而得到的最佳結果和效能。汾酒在這方面可謂久經考驗、不惜血本。
今天,我們再次審視汾酒的“原糧配伍”工藝,依然讓人感慨萬千,不能釋懷。
比如,在制曲原糧配伍工藝上,汾酒選用的是用祁連山雪水澆灌成熟的山丹軍馬場原糧基地的大麥、豌豆,這在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
為什么要用大麥與豌豆呢?其配伍比例又是多少呢?
![]()
查閱資料發現,大麥的醫學價值是:性平,涼。入脾、胃二經。能健脾消食,除熱止渴,利小便;豌豆的醫學價值為:味甘、性平。具有益中氣、止瀉痢、消腫瘤的作用,利于造血以及骨骼和腦的發育。《本草綱目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320/6234887.htm>》記載,豌豆具有“祛除面部黑斑,令面部有光澤”的功效。豌豆鮮品所含的維生素C,在所有鮮豆中名列榜首。
在釀酒工藝上,大麥含皮殼多,制造的曲坯疏松,透氣性好,散熱快,在培菌過程中水分易蒸發,有上火快,退火也快的特點。曲坯不易保溫,而豌豆的加入正填補了這一空缺。豌豆含蛋白質豐富,淀粉含量較低,粘性大,易結塊,有“上火慢,退火也慢”的特點,二者結合,達到了相生互補的極佳效果。
一般來說,大麥與豌豆按6:4混合配伍,這樣可使曲坯踩得緊實,按預定的品溫升降培養,保持成曲斷面清亮,能賦予白酒清香味和曲香味。
在“釀造原糧”的配伍工藝上,汾酒是使用汾酒原糧基地的綠色高粱為主要原料。釀酒師將高粱進行精心的篩選檢測,要求每一粒高粱顆粒飽滿,大小均勻,不存在任何病蟲害等。然后,將每粒高粱粉碎成夏季4、6、8瓣/粒,冬季6、8、10瓣/粒,細粉保持在30%左右,整粒糧、含殼糧都要避免。高粱的粉碎度隨生產工藝而變化,這也是清香汾酒與醬香、濃香型白酒,在原糧配伍要求上的最大不同。清香汾酒對原糧要求更細膩,更嚴格,而其他香型多是整粒兒進行潤糝釀造。
“潤糝”是釀酒生產的基礎工作,本質是對“原糧配方”的第一次攪拌,一點不能馬虎,須按照“四二合一再倒一”快速潤糝的標準操作。即把和起的糝分成四堆,先合并成兩小堆,再合并成一大堆。潤糝的質量標準是:潤透,不淋漿,無干糝,無異味,無疙瘩,手搓成面。
在“冷散加曲”的配伍工藝上,汾酒分為“清茬曲、紅心曲、后火曲”三種曲,在冷散的過程中,三種曲是按照“四三三”配比,加起來正好是“十”,充分與紅糝(高粱)混合,形成配伍好的入缸材料。關于三種曲的配伍,白酒泰斗秦含章曾專門進行過研究,他從微生物學、中醫人體學的角度認為,三曲混合十全十美,對人體健康極有好處,用三種曲進行釀酒生產這在中國釀酒業是非常罕見的。
事實證明,三種曲的比例不同,功能不同,生成的微生物不同,但相互配伍后,又會激發能量,妙不可言,發酵后又會使汾酒的清香風格和品質口感,細膩爽凈,風骨盎然,獨樹一幟。
其實,在汾酒的配料工藝上,秦含章在“汾酒試點”時,根據趙成禮的配料經驗,總結出了“準、勻、細、凈”四字配料法,進行了科學系統、精準簡練的概括和梳理。后來,釀酒大師們又總結出:穩、準、細、凈、勻。自此,汾酒的“原糧配伍”工藝,達到了名師引路、精益求精、出神入化的地步。(汾酒1510系列之十八。更多精彩請搜索“汾酒1510系列”)
(責任編輯:海諾)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微信:2230587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