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前沿資訊網 訊 互聯網帶來了商業的創新,同時沖擊著許多傳統行業。2016年數據顯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20萬億,從網絡購物到生活服務,甚至導購等衍生產業,電商已經滲透成為網民日常的一部分。而隨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電商作為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結合的代表,還將面臨著更多的機遇與挑戰。4月12日、13日,2017世界電商大會以“未來已來、連接世界”為題在浙江義烏舉行,來自中國、俄羅斯、德國、澳大利亞、日本、智利、以色列、荷蘭、馬來西亞、印度等10多個國家的電商協會、知名電商企業負責人出席。
世界電商看中國
在本屆大會上可以明顯的感到,中國已成為世界電商的領先區域,從“中國制造”的輸出到海外產品的購入,甚至不斷影響著全球電商行業的發展模式。俄羅斯跨境電子商務協會主席Igor Subow表示,2016年俄跨境電商規模達到30億美元,而其中30%來自中國,當年中國向俄羅斯運輸了兩億個包裹,而每一個包裹的跨境運輸僅需要2周。海外購這一趨勢驗證了電商繁榮極大推動了物流能力的加強,而另一方面也為不同區域的產品能夠快速銷往更廣闊的渠道提供了便利機會。
美國eBay跨境貿易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鄭長青則談到電商消費的場景化,他指出,今天幾乎每一個消費者都跟互聯網實現深度的結合,通過移動端連接到線上,使得每一個個體,可以說是永遠在線,或者幾乎永遠在線。這意味著電商要“跟上”消費者的連接與關注點,比如社交媒體,商品的口碑在社交網絡上引起的互動,與對產生購買的影響,已經形成了非常深的結合。
國內消費者提升的購買力催促著電商不斷追求新的模式、完善產業鏈條、探索與其他產業的結合。京東副總裁熊青云將“新零售”的概念分解,在消費升級、個性化和極致的用戶體驗之外,還著重分析了線上線下結合這一趨勢。今天的消費者購物是全渠道的,線上線下各有利弊,電商的興起沖擊線下零售商,但也使他們意識到數據的作用與重要性,線下尋求互聯網結合機會的同時,受制于流量成本和物流時限的線上零售也在尋找新的突破,這都指向了雙線結合的利好發展機會。
回歸本質,電商下半場升級戰打響
對比2016年中國電商平臺的的交易數據,雖然面臨新商業模式的變革,2017年中國電商又將迎來大發展的一年,同時電商發展也將進入下半場。七麥科技聯合創始人徐歡提出“回歸電商本質,大數據技術將引領下半場的電商升級戰。”商品、消費者與渠道構成了電商的本質,在下半場的環境下,如何結合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大產業的趨勢以幫助電商本質升級,是行業的重要命題之一。
人工智能技術在電商行業的應用與滲透
大會上對數據應用與人工智能的討論也掀起熱潮。人工智能技術革命終會到來,伴隨人才的升級、效率的極大提升、大數據的價值將被更加放大。“10年后會有70%的相對重復繁瑣但產出有限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產品所替代。”徐歡大膽預言。電商產業是非常廣泛的領域,一方面存在很多重復耗時、產出有限的崗位,另一方面對精細化的要求也在提高。新的市場需求下,人工智能將幫助電商行業提升基礎工作的效率,并在用戶獲取、渠道、及實現個性化等方面做出極大的貢獻,最終為消費者提供更好更貼切的服務。(趙明亮 王冠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