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前沿資訊網 消息:今年以來,金融界頻繁出現的一個詞就是金融去杠桿,總體上是為了防范風險,促進發展。從監管發文看,文件主要是通知和指導意見,更具強制性的辦法條例并沒有出臺,預計監管就穿透全年。環球時刻(北京)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羅馬并非一日建成,杠桿在最近幾年內加起來,去杠桿也將持續一段時間。但是去杠桿就意味著以前的大手大腳會逐漸被限制,行業的發展也會被逐漸規范。在私募的范圍內,一道道關口的篩選,是為了把更好的企業留下來,瘦身的目的是為了強身。 2016私募業迎來“大洗牌”,資格審核、從業考試、備案嚴查……,在2.5萬家中有超過1萬家機構被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去年發布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資管新規”)中提出了監管新舉措“3+3”私募投顧模式,這一模式擋住了許多中小私募投顧之路。資管新規出臺后,首當其沖影響的是結構化產品,要承接券商、銀行的私募必須有投顧資質,這樣又有近1.5萬家私募企業被排擠在外。 今年5月,就去年新沃基金相關產品發生大額質押回購到期無法償付事件,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通報稱,截至目前,相關回購已全部解除,產品質押杠桿已全部取消,風險因素得到有效化解。經過現場檢查,證監會依法擬對新沃基金及有關責任高管人員進行處理,其中包括暫停受理新沃基金的公募基金產品注冊申請6個月。重申證券基金經營機構不得從事讓渡管理責任的所謂“通道業務”。 證監會首提全面禁止通道業務所帶來的影響很大。整個通道業務自大集合被叫停后,券商資管的通道業務就進入爆發式增長期,截至今年一季度,通道業務產品規模達到27萬億元。這次證監會提出的“不得從事讓渡監管責任的通道業務”,是前面多年的監管思路的延續,表明監管的鮮明態度。 從上游的整個金融環境來看,無論是控制因私出國還是保3萬億外匯儲備都是縮減金融規模、強化監管的架勢。下游的私募資質被整治,券商資管、基金公司及子公司的通道業務也必然要整頓,下游和中游都瘦身減肥,上中下游的經濟才健康。 孫奎表示,自己的內部問題解決好了,才能提供高效的資金融通和金融服務。目前經濟脫實向虛顯著,催生了金融業的“過度繁榮”,虛擬經濟泡沫,炒作成風,對經濟不利,對實體更不利。從長遠來看,更應該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微信:2230587892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