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前沿觀察網 訊:人的生活狀態無非兩種:群居和獨居。
在中國渤海灣的一個孤島上,生活著一位68歲的老人。因遭遇生活的不公,老人選擇遠離人群,獨自一人在島上生活了38年。鳳凰衛視的記者聽說了老人的故事,于2005年和2015年先后兩次登島采訪,問了老人同一個問題:“你一個人在孤島上是靠什么支撐過來的?”老人指了指地上的一桶白酒說:“是酒,沒有酒,我早已不在人世了……”
這是一個關于“老人、孤島與酒”的真實故事。至今,這個紀錄片還保留在鳳凰網。38年來,沒有人知道老人與酒為伴的內心獨白,但是,酒支撐老人活下去的意念和力量卻是直擊人心的。酒的生命價值和精神價值在“老人與島”的故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老人的身體和精神不但沒有垮掉,反而靠酒堅強的活了下來,這也讓人深思和震驚。
酒對人體的好處,古今中外的典籍記錄,可謂數不勝數、細致入微,已無需再贅述。
![]()
在中國博大精深的酒史中,哪種酒最先提出了“人體健康”和“養生長壽”的理念呢?中國白酒的“健康軸心”在哪里呢?
查閱資料發現,在已經發表的“人體健康與長壽”的大量文獻中,中國“養生學”最博大精深,影響最大。其中以中醫和道教的“清正平衡、修身養性”最受世人推崇。古今中外長壽者,均以“清淡飲食”為主,信奉“一清到底”,不能半途而廢。當佛教傳入中國后,“清心、清凈”受到信徒們的歡迎。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后,“清真食品”再次受到關注。而中國最為根深蒂固的儒教,在“修齊治平”的主流價值觀中,對人品的最高要求是“清正、清廉”。
古今中外,關于“人體健康與長壽”,為什么都離不開一個“清”字呢。“清”意味著什么呢?
清與濁對應,意味著遠離“雜念,雜質,煩惱”。中國最早的酒——汾酒,酒體風格正是“清香”。清香汾酒的最大工藝特點是“隔離式地缸發酵”,完全隔離有害菌種和雜質,其口感品質講究“清、凈、純、正”,具有一股天然的淡淡的花果香味。
![]()
科學家研究發現,這種“得造花香”的清香味,只有黃土高原的土層里,存在幾百萬年的植物孢粉和種子孢粉,經過雨水的沖刷后才會散發出來。地球上其他任何一個地方,都沒有發現如此正宗的、天然的、神秘的清香之氣。
近代釀酒專家還發現,這種埋藏在黃土里的孢粉之味,與被稱為“生命之水”的祁連山雪融水,澆灌的大麥和豌豆制成的“汾酒曲的清香味道”十分相似。“汾酒曲”的前身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河東神曲”,其中“河東”指現在的山西。
“河東神曲”又名藥曲,六曲。主要是用白面、青蒿、野蓼、蒼耳、豌豆、杏仁等六種原料配制而成。另外,還加入了甘草、麻黃等藥物,有的用藥多至60多種。經化驗分析,“河東神曲”主要含有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淀粉酶、維生素C等復雜成分。在醫藥上,“河東神曲”還可配入成藥使用,味甘、性溫,有消食化瘀、開胃健脾的作用,并可治腹瀉、下痢等。
老話講“曲是酒之骨”,由此不難看出,汾酒從“骨子里”便有了治病養身的健康基因和醫學價值。
1500年前,一瓶叫做竹葉青的植物養生酒誕生了。這是中國也是世界第一瓶養生保健酒,被稱為“中華圣酒”,受歷代帝王將相的喜愛。配制竹葉青的基酒正是汾酒。
新中國建國后,依靠現代檢測設備,中國最高質檢部門和食藥監管部門,進行過無數次“食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每一次結果都顯示:汾酒所含氰化物、二脂甲酸乙酯等有害物質最少,比國內相關“國家標準”低四分之三。汾酒各項食品安全指標多次位列榜首。2015年4月,汾酒率先公開并承諾執行高于國家標準與國際接軌的內控標準,發布了人稱“史上最嚴食品安全內控標準”的“汾酒標準”,引起全行業的轟動。這個“內控標準”再次體現了汾酒對“人體健康與安全”的極致追求和產業信仰。
![]()
不難看出,汾酒以“最干凈、最純正、最衛生,最健康、最接近國際口感”之“五最”而技壓群芳、著稱世界,不僅成為中國白酒“健康酒體”的源頭和高地,而且,肩負起中國白酒以“健康養生”為突破口,走向世界的使命與責任。說汾酒是中國白酒的“健康軸心”,可謂實至名歸。(汾酒1510系列之三十三,更多精彩請搜索“汾酒1510系列”)
(責任編輯:海諾)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微信:2230587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