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商界在線 訊:在超市買了東西,結完賬卻不讓帶走。日前,家住大渡口區的曹孃嬢在南濱路一家進口超市買東西時,就碰上這種稀奇事兒。剛花700多買的德國進口鍋,卻在結賬后被超市工作人員告知不能帶走,只能三天內快遞給她。感覺到自己“被騙”的曹嬢嬢果斷給工商部門打了舉報電話,并撥打了記者求助熱線。面對曹孃嬢的質疑,超市負責人也很無奈,苦笑道:都是保稅商品惹的禍。 ![]() 事件 超市700多買的鍋不讓帶走 “我付了錢,鍋就在那里,憑什么不讓我拿走?”昨天下午,位于南濱路東原1891的洋展購進口超市門口,聚集了很多人。曹嬢嬢正氣憤的跟店員“理論”,緊張的超市店員搬來了凳子,端來了熱水,低聲的跟曹孃嬢解釋著。 曹孃嬢告訴記者,她今年62歲,經常要到超市給家里采購一些生活用品。昨天上午在南濱路附近逛街時,看到周邊新開了一家進口超市,在搞活動,曹嬢嬢就進來逛了逛,趁著打折,她買了一些生活物品,并在廚具區看中了一款德國進口鍋具,想著外面同樣的鍋要近1200元,這里僅需769元,就買了下來。 付款的時候,當她按照流程把全部的款都付清后,超市工作人員卻要把鍋拿走,她們告訴曹孃嬢,這口鍋只是展示品,要付款后先留下身份證號和地址,三天內,直接寄到曹孃嬢家里。 這徹底惹惱了曹嬢嬢。“你這不是詐騙么?我付了錢你憑啥不給我貨?”幾番交涉無果的曹嬢嬢撥通了南岸區工商局電話投訴,并撥打了記者求助熱線。 ![]() 烏龍 都是保稅商品惹的禍 對此,超市方感覺很無奈。“作為一家進口商品超市,超市內的商品分為兩部分,一種叫完稅商品,這種商品是通過一般貿易進口,已經完成清關繳稅,可以直接售賣,另一種叫保稅商品,尚未完成清關,貨品被賣出之前,一直存放在受海關監管的保稅區里。”超市店長李明才告訴記者,曹孃嬢買的這口鍋就是保稅商品。 按照國家規定,這種貨品只能存儲在保稅區里,賣場也只能在進行展示陳列,消費者要在下單后,憑身份證和家庭地址,報海關進行清關后,直接從保稅倉發貨。 “當時曹孃嬢買鍋時,我們就告訴了她這是保稅商品,她應該也沒聽明白,當時沒解釋清楚這是我們的失誤,但這口鍋我們真的不敢讓她帶走呀!”店長帶著哭腔告訴記者,期間,她屢次向曹孃嬢解釋啥叫保稅商品,但曹孃嬢一直拒絕溝通,并表示自己付了錢就應該拿走鍋。 后來,在記者的解釋和調解下,曹孃嬢終于明白了保稅商品的意思,由于情緒受到影響,曹嬢嬢表示要退貨,后在家人陪同下離開。 “我們是全市第一個銷售保稅商品的超市,雖然當初是為了方便市民購買到便宜優質的進口商品,但自此也惹來不少麻煩,經常會遇到顧客有類似的疑問,但是,鬧得這么大的還是第一次。”店長表示,他將進一步加強針對員工的培訓,不讓類似的誤會再次發生。 專家: 保稅商品更放心便宜 “很多普通人確實很難理解保稅商品這種購物方式。”常年在我市從事進口商品貿易的重慶渝舟通衢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杜攀表示,雖然保稅商品不如完稅商品一樣買了就能拿走,但它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放心和便宜。 “保稅商品的稅率,比一般貿易進口的稅率要低。”杜攀表示,一般而言,保稅商品的價格,可比專柜價格低20%以上,況且,保稅商品均從保稅倉直接發貨,商品從到岸后,一直到貨物出區,全程受海關監控,不必擔心買到假貨。 ![]() 調查 一半網友不知保稅商品為何物 海淘爆款、真品保證、直采直郵……保稅商品這一新興事物,正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逐漸進入公眾視野。昨日,記者在網上隨機調查了一些剁手黨,發現擁有保稅商品購物經歷的市民并不多。其中,一半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保稅商品。 網友@我的厚厚村:有次老婆給我說她買了個保稅的化妝品,比代購要便宜300多元,我說真貨價格不可能低這么多,死活不讓她用假貨,原來是我錯了。 網友@豬豬寶寶其實保稅商品不能當場帶走都沒什么,最尷尬的是買保稅商品要用身份證。以后我絕對不會帶約會男去shopping了,畢竟看臉我是98年的,萬一把我真實年齡曝光了,那好尷尬哦。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