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鞍山新聞網 訊:“全國金融工作會議”7月中旬剛剛結束,會議上中央對互聯網金融表現出明確的態度,那就是要“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實際上,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監管是2016-2017年的總基調,本次全國性的、最高規格的金融工作會議再次強調,是因為國家已經把互聯網金融當做潛力巨大的金融版塊來對待。在監管大環境下,各互聯網金融平臺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轉型或挑戰,雖然尚有部分事宜未塵埃落定,但網貸行業總體呈現出一派利好。此時想要投資,如何選擇靠譜投資平臺就非常關鍵。![]() 對此,中融寶高級理財師指出,2017下半年是互聯網金融平臺合規驗收的關鍵時期,每個平臺都卯足了勁力爭過監管這一關。與此同時,各地方金融監管政策相繼出臺,讓許多本走在監管前列的平臺措手不及。比如深圳、上海等地提出資金存管銀行屬地化,就讓許多已上線存管業務的平臺感到一陣迷茫。許多正在積極對接存管銀行的平臺鑒于此也不得不停下腳步,轉而尋找符合屬地化政策要求同時存管技術、用戶體驗相對完美的商業銀行。再比如廣東近日提出的 “P2P平臺禁止個人間債權轉讓”,也讓一波平臺急停業務。再比如對金交所業務的管理,此前有許多平臺與金交所有業務合作,監管整改后金交所業務被快速下架,許多平臺失去了重要的資產端來源。地方金融監管細則的出臺,說明各地監管已走向細化,行業正在走向規范化。 這個時候,想選擇靠譜的投資平臺,一定要結合現階段的金融監管政策來綜合判斷。當前完全滿足監管要求的平臺可謂鳳毛麟角,但我們可以從平臺整改決心、整改速度、既往合規程度來進行初步的判斷。 第二,看平臺項目的可靠性。國家要求,互聯網金融要回歸普惠金融的本性,要立足于中小微企業,切實解決中小微企業和個人的難題,真正做到推動實體經濟脫虛向實發展。所以,平臺產品以企業借款為主的相對來說更好一些。 第三,不盲目追隨銀行理財產品。在去杠桿、去泡沫、去通道,防止金融“脫實向虛”和“三三四”檢查的背景下,銀行理財內部結構也在發生變化,非保本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增多、保本型理財產品占比減少。從各家銀行的表態來看,保本理財規模收縮,銀行理財更快回歸其“代客理財”的本質已成為業界的基本共識。 所以,2017下半年投資時需擦亮眼睛,盡量選擇知名度高、積極合規、勇于披露數據的平臺。對于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風險,更要正視。任何投資行為都有潛在風險,投資人心中必須有正確地認識。作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服務平臺,為投融資方提供信息撮合服務,平臺會盡最大努力篩選優質項目,降低金融風險發生。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