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嘉豐瑞德 訊:民間借貸已越來越普遍,但隨之而來的騙局、陷阱也越來越多,“套路貸”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不慎陷入“套路貸”的騙局中,傾家蕩產是分分鐘的事。
千萬借款滾成近億債務 據媒體報道,沈女士于2014年因創辦公司急需大量資金,便和上海某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法人的尹某簽訂了一筆270余萬元的貸款合同,實際得款243萬。同年8月,尹某再出資,指使員工高某冒充“放貸人”與沈女士簽訂了240余萬元的借款合同。 3個月后,合同到期,但由于沈女士資金緊張無法償還,因此尹某為其提供“解決方案”,讓自己的助理冒充第三方“借貸人”,將此前兩份合同“打包”,以“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為此前合同“平賬”,并與沈女士簽訂了新的總額近570萬元的借款合同。而后,尹某又多次指使他人以“平賬”名義與沈女士簽訂借款合同。 經多次“平賬”后,合同金額連本帶息加上擔保金已經達到2800萬元,利息上升到月息10%,而沈女士實際借到手的資金只有1400萬元。2015年,尹某再次以平賬為由,和沈女士簽下虛高的3395萬元借款合同。至此,沈女士已身背近億債務,并先后償還了近700萬。
為逼沈女士還款,尹某于去年9月申請凍結其公司賬戶,導致沈女士公司無法運營。最終,沈女士向警方報案,尹某等人也被依法逮捕。 如何防范“套路貸”? 事實上,掉入“套路貸”陷阱中的不只沈女士一人,此前媒體也曾多次曝光過相關事件,甚至有人因“套路貸”損失一套房。那對于這樣的“套路貸”,到底該如何防? 財富管理機構嘉豐瑞德的法律專員指出,實施“套路貸”騙局的不法分子一般對外都是以“小額貸款公司”的名義招攬生意,但實質無金融資質。因此,在進行借款前,借款人一定要上網查詢相關公司的資料,看其是否正規。 此外,不法分子會偽造銀行流水等資料,這些資料普通借款人無法識別,因此對借款人來說,這些資料最好都保存下來,并對借款過程進行錄音。萬一是“套路貸”,之后可以在法庭上作為證據。 嘉豐瑞德的法律專員還表示,借款人在簽訂合同時,要警惕到手現金“打折”、高額罰息、利滾利等霸王條款,避免讓借款呈“滾雪球”式的發展,更是避免自己掉入“套路貸”的陷阱中。
對借款人而言,如果急需用款還是最好先向親朋好友借尋求支援,也可以向銀行借款,最好不要向小貸公司進行借款,因為要付出很高的利息。平時也要多注存款儲蓄,不要讓消費高于收入,也可以做些投資理財,如配置穩利精選組合投資計劃、諾亞方舟NPA投資計劃等產品,增加收入,不輕易借款。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每個人的還款能力不同,無收入或收入較低的群體最好不要向這些小貸公司借款,更不能借款消費,拆東墻補西墻,不然那就是一條不歸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