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理財一定看過許多書籍,聽過許多道理,但是依然不會理財。久而久之認為自己不適合理財。安捷財富分析師想說:其實不會理財,可能是你對理財的認知從根源上存在一些誤區。 接下來安捷財富就給大家解釋下理財中常見的幾大誤區: 理財=投資? “理財”,“投資”,總有人傻傻分不清,或者籠統地將二者等同。想要真正學習理財,大家首先應該明白一個觀點:投資只是理財的一部分。 投資追求的是收益最大化,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理財則是管理財富,積累財富,最后享受財富的過程。這就包括了資產配置,存錢,讓錢生錢,合理且自由地花錢,降低風險保障安全等多個方面。 ![]() 錢夠花不用理財 & 有錢人才理財? 這幾乎是所有“月光族”普遍產生的錯誤心理。初出社會的年輕人,沒有負擔,沒有壓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根本不存在理財的概念。 還有人認為自己手中的閑錢本來就不多,所謂理財只是富人的游戲,錢少的人需要開源節流,精打細算地過日子。 如果你還停留在這種意識上,只能毫不客氣地說:“活該你窮!”因為這樣的話,有錢的人將會更有錢,沒錢的人將會繼續在水深火熱中步履維艱。 錢多錢少并不是決定理財與否的關鍵,P2P理財投資門檻低,例如安捷財富,100元起投。你連100塊都沒有嗎?每個人都恨自己不是有錢人,如果想要改變,就應該趁早將有限的閑余資金利用起來。只要日積月累,也會成為一筆可觀的收益不是嗎? 無債一身輕? 理財本身就包含了合理處理和使用債務,越有債務問題,就越需要理財。通過理財,盡快擺脫債務問題的負擔,讓自己的財富由負變正。 理論上來講,負債是否合理有一個標準,即資產負債率,就是總負債與總資產之比:資產負債率= 負債總額 ÷ 資產總額 × 100% 一般來說,一個家庭的資產負債率應該控制在50%以內為宜。但是,如果嚴重小于50%,甚至沒有任何負債,也說明你沒有動用信用杠桿,這樣反而會影響家庭理財收益的提高。 適度負債可以在經濟安全的情況下,加快財富積累,因此要學會借雞生蛋,借錢生錢,適當增加一些優質負債,如合理使用信用卡,或在能力范圍內貸款購房,以提高自有資金產生的理財收益。 沒時間 & 數學不行? 魯迅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擠,總還是有的”。很多人忙著吃飯睡覺打農藥,這些事情已經似乎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或許你也應該嘗試著將理財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讓自己從日漸增長的收益中得到一份正向的生活樂趣。 至于說數學不行的那些人,老實講,小學的數學知識,已經足夠應付個人理財的普通計算了。找各種借口搪塞,永遠跨不出第一步,也就永遠體會不了別人賺到盆滿缽滿的快樂! 悶聲發大財 & 隨大流? 當下社會,“錢”這個話題對于很多人來說,尚屬于隱私。很多人還停留在“悶聲發大財”的階段,默默地把錢藏在家里。如果遭遇通貨膨脹,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打水漂了。 從另一方面來說,有很多人崇尚拿來主義,經常從身邊的人那里直接獲得想要的信息,比如投資哪家平臺,股票什么時候買進什么時候賣出。 但別人的,終究是是別人的。伸手黨做久了,會逐漸失去學習動力和判斷能力,最終淪落為“磚家”的小白鼠,被抓去湊人頭。 更何況,一個人所能接觸到新生事物的下限,是自己內在的認知水平;而他所能接觸到新生事物的上限,是最頻繁密切接觸的群體提供的最大價值觀。 也就是你所接觸的人和事都是與你認知水平相當的群體,想要達到“更上一層樓”的水平,就應該避免隨大流,跳出現有的圈子,才能盡早達到預期的理財目標。 暴富心理? 極度厭惡風險和極度無視風險是兩個極端,理財是交換資金的時間價值,有不確定性,是要考慮風險的。快速、高收益不符合規律,一定會虧損或者被騙。前面也提到過,靠譜的做法是慢慢積累,通過時間復利獲得更多收益。 理財,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沒有人可以一蹴而就,也沒有人可以一夜暴。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