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中國互聯網協會分享經濟工作委員會在京聯合發布了《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8)》。 報告顯示,中國共享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17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49205億元,比上年增長47.2%;其中非金融共享領域交易額為20941億元,比上年增長66.8%。共享經濟領域融資規模約2160億元,比上年增長25.7%。 從市場結構看,2017年我國非金融共享領域市場交易額占總規模的比重,從上年的37.6%上升到42.6%,提高了5個百分點;金融共享領域市場交易額占總規模的比重,從上年的62.4%下降到57.4%,下降了5個百分點。 2017年我國提供共享經濟服務的服務者人數約為7000萬人,比上年增加1000萬人;共享經濟平臺企業員工數約716萬人,比上年增加131萬人,占當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的9.7%,意味著城鎮每100個新增就業人員中,就有約10人是共享經濟企業新雇用員工。 報告認為,中國共享經濟領域的創新創業取得了巨大成就,成為全球共享經濟創新者和引領者。截至2017年底,全球224家獨角獸企業中中國企業有60家,其中具有典型共享經濟屬性的中國企業31家,占中國獨角獸企業總數的51.7%。 報告預測,未來五年我國共享經濟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長。農業、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有可能成為共享經濟的新風口。 當前,中國的共享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法律法規不適應、公共數據獲取難、統計監測體系亟待建立等共性問題依然存在,2017年用戶權益保護難題則進一步凸顯,新業態發展與傳統的屬地管理、城市管理以及理論研究滯后間的矛盾也更加突出。 報告認為,在積極鼓勵共享經濟發展的同時,針對實踐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尤其是直接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量身定做監管制度成為大勢所趨。多方參與的協同治理體系建設將加速推進;與此同時,共享經濟與信用體系的雙向促進作用將更加凸顯。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還發布了《中國制造業產能共享發展年度報告(2018)》,這是我國首份反映制造業領域共享經濟發展狀況的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近兩年來我國制造業產能共享開始起步,初具規模,2017年制造業產能共享市場規模約為4120億元,比上年增長約25%,通過產能共享平臺提供服務的企業數量超過20萬。 做生意難,因為勢單力薄 聚人聚力,緊密抱團,組織起來干是唯一出路 如果你做生意有困難,電13632792921. 晩上8至10點。 EECCO經濟組織創始人李英豪,每天提供兩小時免費咨詢。 時間如變動,以官網www.eecco.com公示為準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