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晨間,互金平臺又一“大老虎”善林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落馬,2018開年之際,監管層對由來已久的互金平臺違規操作現象又出一重拳。 先來了解一下這家“落馬”企業的背景: 善林(上海)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創建于2013年,注冊于上海自貿區,注冊資本人民幣12億元。主要從事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借貸咨詢等金融服務,是一家綜合性的現代化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公司。
互金平臺的合規性如何判斷? 從表面上看,善林金融是一家關聯企業眾多,資金量覆蓋面巨大的企業。 據網貸之家表示,善林金融員工數量大約為1萬人,資金規模約為100億以上,在上海地區開設了20多家線下門店。從規模上來看,確實容易讓投資人產生誤區。一些不成熟的投資者往往看重借貸平臺的規模和知名度,但并未深入調研該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資金背景,而這些都是巨大的投資誤區。 舉例來說,和E租寶類似,善林金融也喜歡邀請知名人士打廣告增信,甚至在黃金時間段在各大衛視投放廣告。為了企業“增信”,善林金融甚至“抱團取暖”,幾年來與多家平臺建立合作。如此一家規模超群、行業資源深厚的互金平臺企業,確實很難辨別其風險到底在哪里。 事實上,只要仔細調查集團主控人的經商背景及公司的懲罰記錄,就能拆穿那些美麗的資本謊言。據可靠消息稱,善林金融長期負面纏身,曾兩次遭受行政處罰,董事長實控人周伯云擔任大股東的公司則已被最高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而其主控的善林金融集團早在2015年就因“未依照《公司登記管理條例》規定辦理有關變更登記,其中變更經營范圍涉及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須經批準的項目而未取得批準,擅自從事相關經營活動”,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檢查總隊處以罰款55萬元,并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進行整改。 同年12月16日,善林金融又因利用名人作虛假宣傳,欺騙和誤導消費者,被工商局處以罰款10萬元,并責令其公開更正,停止發布。
這些“不良履歷”在事發之前都是平臺的“資質把柄”,但很多盲目的投資者往往只是看到表面。國內知名財富管理機構嘉豐瑞德認為,作為一名成熟的投資者,應該在投資前期調查平臺的資質背景以及合規備案,同時通過一些公開渠道查看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及處罰相關信息,了解清楚后再做投資,從源頭上規避風險。 揭秘自融平臺背后巨大的資金風險 善林金融的另一巨大違規操作是資金自融行為,據該公司內部離職員工爆料稱:公司長期靠著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維持運作,并且還編造虛假信息迷惑投資人。雖然投資人的錢直接由POS機劃到公司賬戶,但公司卻把這些錢轉移到善林控制人周伯云的公司里去投資實業了,而投資者每月所收到的錢均由周伯云私人賬戶轉出,屬于嚴重的自融行為,屬于典型的旁氏騙局,對于投資者的資金構成巨大風險。 另外,自融平臺發出來的標都是高息的短期標,對于不觀望長遠的投資人來說,這種高息的短期標是非常誘人的。善林金融規模龐大,對外投資14個子公司,貸款余額加起來超過30億元。如此規模的金融集團長期觸犯監管紅線導致一夜崩塌,投資風險值得所有投資者提高警惕。 嘉豐瑞德私人財富中心總經理陳真表示,判斷一家互金平臺的正規與否,首先要詳細了解這家企業的背景和資質,查看主控人的業務變動以及合規記錄;另外不要盲目迷信互金借貸平臺的高收益率,甚至承諾剛性兌付,這種天上不可能掉餡餅,高收益與高風險永遠是并存的;如果撇開公司的金融辦備案、合規記錄和風控系統,僅僅從這家企業打的名人廣告和公司規模去判斷其真偽,結果會證明往往是走入了平臺主控人設計的精美陷阱。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