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部講述新時期文化產業發展景象的紀錄片《中國夢·創新動力》之《鳳舞南方》于4月23日(周一)晚22:10在廣東衛視播出。 據介紹,《中國夢·創新動力》之《鳳舞南方》,是全國首部講述新時代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景象的人文紀錄片。該紀錄片的拍攝制作歷時四年,凝聚了馬志丹工作室團隊和南方文交所團隊的心血,講述了張志兵先生于2009年受命籌建南方文交所,帶領核心團隊不斷拼搏、八載風雨同舟,團隊胼手砥足、并肩作戰,探索文化產業創新發展路徑的勵志故事。 而八年創業歷程,5000億的交易額、10000個就業崗位的背后,是怎樣的一群人來締造,又經歷了什么樣的故事 ? ![]() 廣東省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南方文交所”),位于廣州大道中289號。從門口經過的人們都有些好奇,南方文交所到底是做什么的? ![]() 南方文交所的業務就是“兩權一品”(版權、股權、文化藝術商品)的交易。 南方文交所在全國二十多家省級文交所中,業務規模、品牌囗碑是做得最好的,是全國文交所的創新標桿。南方文交所8年來的發展,我們單從以下3組數據就可見一斑! 1. 交易額從掛牌時候的零,到2014年躍升到140億元,2015年全年度交易額達到1731億元,狂飆三級跳。 2. 幾次搬遷,辦公場地從最初的15平方米,到現在占地三層,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 3. 錢幣郵票中心總經理江則昊在傳統市場21年累積兩萬客戶,跨進文交所行業不到3年,客戶近100萬!21年不及3年的一個小零頭。 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這一群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的人,因為共同的夢想,聚合在一起。并肩作戰、相互勉勵、共同堅守。 ![]() 三個學生桌拼起來的會議桌,15平方的辦公場地,一個小四輪車裝載全部的家當。手拿廣東省文化產業調研表,各個老總帶團隊去掃樓! ![]() 拍桌子吵架、吃官司栽跟頭、 閉門頭腦風暴、忍痛艱難轉型 2013年至2014年,市場團隊拼盡春夏秋冬,跑遍天南海北,從事著進貨賣貨的舊業態,一年的成交額僅僅是2000萬,盈利微薄,團隊迷茫困惑、爭論吵架,并逐漸意識到要轉型。 猝不及防的一場官司,讓文交所為成長付出了代價。跌倒的跟頭,迫使團隊不得不審視自我,引導公司軟著陸轉型。 三天三夜的閉門爭吵,到底發生了什么,又凝聚了什么,促使張志兵及團隊下了什么樣的決心? ![]() 從“鈔王”淪落到“江大炮”, 江則昊背負了什么? “鈔王”是錢幣郵票集藏領域對江則昊的美稱,在江湖行走25年間,他從來沒有失信于人的記錄。 但因何事情,讓江則昊“鈔王”的美譽“毀于一旦”,從而多了一個“江大炮”的戲稱?江總本人對這個“戲稱”,又是什么樣的態度呢? ![]() “行業之殤” ,未來路在何方? 2017年,清理整頓全面鋪開,平地一聲雷,炸響了整個行業。南方文交所作為行業內的標桿,是怎樣的態度?在這過往的一年,管理團隊經歷了怎樣的變動,并為之做了哪些的努力?作為國有平臺型文化企業,南方文交所未來路在何方? 幕后 問 ▏記者 答 ▏馬志丹導演 馬導,您好!您第一次認識張志兵總是什么時候呢? 馬志丹: 初識志兵總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當時他跑前跑后為我進入民盟與我臺主要領導溝通。當時僅限于是民盟盟友的關系,基本沒多說幾句話。 也就是說,跟拍之前,您跟張總并不熟悉? 馬志丹: 是的,在策劃做《中國夢·創新動力》紀錄片選題的時候,還是我聯絡上志兵總,表達出想聚焦南方文交所來制作一部講述新時期文化產業發展景象的紀錄片的意愿。沒想到這部紀錄片的表現難度是超過團隊成員起初所想象的。2015年11月11日開拍,這一天,恰好是南方文交所掛牌五周年。橫跨4個年頭的拍攝制作,可以說在我的紀錄片生涯里是比較長的一部了。不過也正是這四年的點滴拍攝,讓我跟志兵總相識并成了知己好朋友。某種意義上,我也是南方文交所四年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見證人。 人生有些景象是很有趣的,時光在飛逝,人物在成長。 由于拍攝跨度四年,拍攝對象的職位也發生了變化。 張志兵:總經理→董事長 (2017年11月) 雷震:總經理 (2017年11月) 江則昊 :錢幣郵票中心總經理(2017年5月19日遞交辭呈) 陳仲儒:產權部總監→副總經理(2017年4月18日) 陳曦:業務支持部總監→副總經理(2017年11月) 曾德鋒 交易總監→副總經理(2017年4月18日) 徐捷:行政主管→綜合部總監(2014年11月) 唐瑛:交易專員→交易監管部副總監(2016年年初) 肖鴻岸:財務總監 謝俊:產權部副總監 鄺務鋒:倉儲主管 ![]() 這個選題的難主要在哪些方面呢? 馬志丹: 第一難,難在對一個歷時八年的新興文化產業業態,創業創新歷史發展的梳理。第二難,難在對新業態創新重點的提煉和淬取,采拍原型蕪雜繁復,線條枝蔓。第三難,難在要將文化藝術品交易表現形態的單調性枯燥無味轉化為豐富多層面的可視性,要特別注重故事的豐滿性,觀眾觀影興趣度。 ![]() 廣東廣播電視臺大廳宣傳展板 《鳳舞南方》這個片名是怎么來的? 馬志丹: “鳳舞南方”這四個字,是我在拍攝的時候想出來的,沒想到跟張總就紀錄片進行第一次溝通交流的時候,竟然不謀而合。現在大家所看到的《中國夢•創新動力》之《鳳舞南方》紀錄片標題題字,是我向原廣東省委副書記蔡東士先生求得的墨寶。當時在電話里跟蔡書記一說,蔡書記就很樂意很帥帥地一口答應了。感激蔡東士先生! ![]() 原廣東省委副書記蔡東士先生題詞 《鳳舞南方》橫跨四個年頭的跟蹤拍攝,真實呈現八年創業歷程。5000億的交易額、10000個就業崗位的背后,是怎樣的一群人來締造?清理整頓的“行業之殤” ,未來路在何方?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