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來襲,央行、證監會、銀保監會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有業內人士認為,將有100萬億元資管行業面臨洗牌,而投資理財市場也將面臨巨變。 據悉,此次新規監管領域橫跨銀行、證券、基金、保險、信托、期貨市場,幾乎涵蓋所有投資理財領域。是一次涉及百萬億規模的大監管,對于未來中國金融行業的監管規則將起到重要影響。 嘉豐瑞德私人財富中心總經理陳真表示,此次資管新規是由國家最高監管機構制訂,并且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化解中國金融系統性風險。無論你是在銀行,還是在保險公司,或是在證券基金公司理財,都將面臨此次資管新規的監督管理。
規范資產,壓縮通道 據了解,此次資管新規中“嚴格規范資管產品投資非標資產”和“消除多層嵌套限制通道業務”,針對通道業務和非標產品做出了硬性規定。“這樣做的目的在于避免資管業務淪為變相的信貸業務,防控影子銀行風險,縮短融資鏈條,降低融資成本,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據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透露。 陳真表示,這兩條新規頒布施行意味著此次監管政策打破了市場和金融機構之間的界限,防止不同市場之間的套利和風險蔓延。 過渡期延長至2020年底 此次新規最重要的亮點之一,就是“過渡期延長”。 “就目前來看,國內的理財產品負債端大多以1年及以下短期限為主,而投資端的期間相比較長,存在一定程度的期限錯配問題。如果選擇在2019年6月結束過渡期,則可能產生投資端的存量資產還沒有到期,負債端的理財產品又接不上的情況。” 嘉豐瑞德(www.saferich.com)私人財富中心總經理陳真表示,這條新規的頒布,意味著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發行的產品進行新老劃分,對新發行的產品用新的監管辦法,過去發行的產品的過渡期延長至2020年底,一旦過了期限,同樣適用新的辦法。 打破剛兌,保本理財成為歷史 此次資管新規中對于理財業務影響最大的一條就是“打破剛兌”。 新規中明確規定:一旦發生剛性兌付,相關機構要受到懲處。“存款類金融機構發生剛性兌付,要足額補繳存款準備金和存款保險保費,非存款類持牌金融機構由金融監管部門和中國人民銀行依法糾正并予以處罰。”
陳真表示,這一項規定意味著一旦出現兌付困難,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并且不得展開表內資產管理業務。投資者需要自負盈虧,風險自擔。 據專業人士分析,新規制定后短期內會引爆一些風險,但好處是可以讓市場出清并轉移資金池。而對于這些資金的去向,有一種觀點認為,這些資金如果認為信托和銀行理財已經無利可圖,大概率會流向股市和樓市。投資咨詢400-803-1818。 嘉豐瑞德私人財富中心總經理陳真認為:“首先,這部分資金是不愿意承擔風險的,其次,對于今年的股市來說,中美貿易戰會讓今年的股市風聲鶴唳,有經驗的投資者不會‘火中取栗’;而對于房地產而言,今年嚴厲的限購還在持續加強,在降杠桿的大背景下,資產配置升值預期將會備受考驗。”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資本市場的收益率永遠和風險成正比。陳真提醒,資本市場的風險永遠和收益成正比,企業或個人想做好理財,需要將閑置資產進行全球化配置,投資于固定收益類(債券)、私募股權、保險、對沖基金、股票權益類投資、現金、海外投資等不同資產類別的產品,并且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投資組合及投資策略,既能有效地降低短期市場帶來的投資風險,還能有效地布局長期投資收益。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