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被譽為極客界“奧斯卡”的DEF CON安全極客大會首次亮相中國。騰訊安全作為“御·見未來”2018首屆DCCB(DEF CON CHINA Baidu)安全行業國際峰會重要合作伙伴受邀參會,并派出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旗下玄武、科恩實驗室高級研究員丁川達和Peter Hlavaty就前沿網絡安全技術現場進行交流與分享,同時還設立互動區域為全球極客提供面對面交流機會。
(騰訊安全科恩實驗室高級研究員Peter Hlavaty在DCCB發表演講) 近年來,騰訊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深耕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認可,多次在國際舞臺上分享創新技術成果,實際上也折射出其在培養網絡安全人才、推動技術發展方面有自己的思考和嘗試。 以人才驅動安全技術革新 騰訊走出特色體系化發展之路 人才作為網絡安全建設的核心驅動力,為網絡安全行業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騰訊安全擁有19年安全核心能力積累,在人才發掘和培養方面更是走出一條特色之路——積極推動企業與高校參與并成體系化培養,現已取得顯著成效。 2017年2月,為彌補中國網安人才數量稀缺短板,并推動人才成長,騰訊推出國內首個專業安全人才培養平臺——騰訊信息安全爭霸賽(TCTF),幫助有志于安全事業的年輕人站在世界舞臺,實現職業理想。該項賽事還是目前中國大陸唯一獲得DEF CON外卡賽授權單位,冠軍將有資格直接晉級當年的DEF CON CTF全球總決賽。目前TCTF 2018即將開啟線下決賽階段,5月25日至26日,全球12支國際戰隊和國內12支高校戰隊將齊聚深圳,展開最后的對決。除此之外,騰訊安全還聯合政府、高校及企業,基于TCTF賽事,共同打造“百人計劃”,為選拔出的優秀信息安全人才,提供更加專業的培養與輔導機制和就業資源。 此外,騰訊安全還支持贊助了GeekPwn(極棒)、Kcon、XCTF等國內外頂尖賽事及安全會議,并積極參與Pwn2Own、BlackHat、CanSecWest、DEF CON等多個重要國際知名網絡安全技術盛會,積極倡導網絡安全領域人才之間的交流與實踐,且斬獲不俗成績。譬如在Pwn2Own系列賽事中三獲Master of Pwn (世界破解大師)稱號,以及在2016年內發現谷歌、微軟、蘋果、adobe等國際廠商269個漏洞位居國內第一,持續推動人才自身技術能力提升,反哺行業。
(騰訊安全與GeekPwn再聚首DCCB)
立足開放共享 騰訊倡導安全新生態成效顯著 針對網絡安全人才發展,騰訊安全總結出了一條從人才挖掘到培養,再到價值轉化的全鏈條模式,在實踐中實現閉環。 騰訊安全在人才發展之路成功探索,實際上離不開自己內部體系建設中積累的經驗。依托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旗下的科恩實驗室、玄武實驗室、湛瀘實驗室、云鼎實驗室、反病毒實驗室、反詐騙實驗室、移動安全實驗室七大實驗室,騰訊安全的防范和保障范圍目前已覆蓋連接、系統、應用、信息、設備、云六大互聯網關鍵領域,逐步建立起以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作為技術能力核心的安全保障體系。
(騰訊安全玄武實驗室高級研究員丁川達在DCCB發表演講) 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為網絡安全行業不斷輸送頂尖人才和領先技術的同時,也以更開放的模式持續促進實驗室安全技術成果的價值轉化。經過19年的沉淀,依托七大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提供的技術支持,堅持“開放、共享、合作”理念,騰訊安全積極推動行業合作伙伴、政府、用戶在網絡安全生態鏈中的聯動,助力優勢互通和技術革新,共同打造網絡安全新生態,通過技術創新成果反哺社會。 現如今,騰訊安全致力于搭建互聯網安全新生態,在助力政府和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積極推動行業伙伴合作、打造行業交流平臺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已逐步顯現。政企聯合方面,騰訊安全與招商銀行、國家工商總局、重慶網信辦、北京金融局、深圳金融辦、無錫食藥監、河南省公安廳達成戰略合作,最近與深圳市公安局共同建立國內首個實體金融安全實驗室“深圳經偵-騰訊金融安全實驗室”,上線深圳金融風險防控實戰預警系統,為守護百姓的“錢袋子”共同出力。病毒威脅防范方面,2018年以來,針對醫療體系等基礎建設的攻擊成上升態勢,騰訊安全聯合安全行業伙伴,形成新網絡防護模式抵御威脅,4月份曾因快速響應某醫院遭受病毒攻擊的求助獲表揚信。 同時,騰訊積極推動行業內合作與交流,與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等企事業單位共同舉辦中國互聯網安全領袖峰會(Cyber Security Summit,簡稱“CSS”) ,搭建全球規模最大的互聯網產業安全交流平臺,匯集業內數百家企業和機構共議網安議題。如上述種種交流與合作能夠保持持續推動,互聯網安全新生態的構建真正可以指日可期。 日益復雜的網絡安全形勢,進一步加劇了社會對高精尖人才和技術創新升級的需求。騰訊安全持續推動人才實力升級,驅動技術創新,為安全行業提供了樣板。與此同時,新時代下網絡安全事業的發展,也更加需要行業、產業加強在人才、技術等領域的開放、共享、合作,為共同打造互聯網安全新生態,進行更多更深層次的嘗試和交流。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