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小米成為首家擁抱港交所的獨角獸后,6月25日,美團點評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波企業在奔向二級市場的路上前赴后繼。6月21日,同程藝龍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26日,華興資本、找鋼網招股書在港交所公布;27日,映客更新招股書并舉辦投資者推介會;28日,寶寶樹招股書公布;29日,51信用卡正式發布招股公告;30日,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7月3日,滬江教育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據德勤預計,今年下半年香港將迎來10家獨角獸上市,其中融資在百億港元以上的至少有5只,2018年全年香港約有180只新股上市,融資規模達1600億港元到1900億港元。
扎堆港股上市意義何在? 眾所周知,企業上市前各類PE和VC機構的入駐是企業繼續存活運營的資金來源。然而,今年4月底出臺的“資管新規”將原本相對平穩的一級市場資金供求打破,去杠桿的目的是為了防范系統性金融危機。因為加杠桿的本質是企業和居民向國家舉債,而債務上升對于金融體系而言是巨大的隱患。因此,今年“去產能、降杠桿”成為國家首要戰略規劃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來中國實體經濟部門債務年均增速為19%,而GDP年均增速只有11%,負債在GDP中的占比從2008年的129%飆升至去年的242%。因此,去杠桿的呼聲越來越大,并且已成為今年國內的主要政策任務之一。 從行政層面來講,推行去杠桿政策共有兩個目的,其一是將國內普遍的杠桿率降低;其二是進行資源再分配,扶持國內創新產業。作為互聯網企業而言,目前仍處于跑馬圈地的階段,容易燒錢維持規模并保持增速上市。然而,一些沒有核心技術的公司通過做大市場規模達到上市的目的,對于資本市場以及二級市場的中小投資者而言就是利空。 雖然降杠桿有利于金融領域降低風險,但是對于一級市場而言就意味著資金越來越少。因為風投機構的錢大多來自于銀行,按照新規的要求流入一級市場的錢變少了,那么企業能夠募集到的資金就會減少,盡快上市就會成為很多企業的戰略方向。 嘉豐瑞德(www.saferich.com)上海第一分公司總經理陸家明先生表示:資本市場的殘酷和逐利有時和政策的限制息息相關。既然系統性風險日益明顯,很多企業的目的就不再是盈利,而是續命存活。港交所的上市日程比較快捷,門檻相對較低,這對于希望盡快上市的企業來說是一大利好。 港交所推出政策利好目的何在? 今年以來,幾大交易所的競爭異常激烈。上交所和深交所為新經濟獨角獸企業開辟了上市的綠色快捷通道,而港交所則通過“同股不同權”的制度改革為擬上市企業創造利好。
4月30日,港交所“25年來最大的上市制度改革”生效,對新經濟企業釋放重大利好。根據港交所的最新規定,對于擬上市的新經濟公司,上市市值最低100億港元,并有10億年收入;如果市值達400億港元以上,則不設收入限制;即便是已在美英上市的新經濟公司,達到要求后也可以在香港掛牌。 此外,港股實行“同股不同權”變革,投票權甚至最高相差10倍,這對想擁有公司控制權、股權卻被層層稀釋的創始人來說,具有很大誘惑力。比如美團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王興擁有5.73億股A類股,占總股本的10.9%,但投票權高達48.41%。 而這些政策利好的實施,目的在于吸引優質的新經濟獨角獸入駐港股市場,改善香港股市結構。對于港交所而言,這也是獨角獸風口起來后與上交所、深交所共同競爭資源的有力砝碼。 資本市場的趨勢永遠是投資者抉擇的砝碼,如今,能夠實現資產大幅增值的領域越來越專業,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新經濟獨角獸企業都在激烈競爭。這就意味著,市值是變化的,資源是流動的,企業光講故事只會制造不對稱信息,而無法真正達到市值增長,也無法真正讓投資者賺到錢。因此,惟有依靠專業有效的信息源才能夠保證投資成功。投資咨詢400-803-1818。 嘉豐瑞德上海第一分公司總經理陸家明先生表示:對于缺乏信息優勢和投資專業度的個人投資者而言,最好的投資方案是選擇市場口碑良好、投資經驗豐富的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進行咨詢,通過專業的投資理財方案以及嚴謹有效的風控體系進行資產配置,借助專業的渠道實現個人財富的穩健增長預期。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