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中國企業發展論壇灣區經濟創新合作峰會暨《中國企業報》集
時間:2018-07-16 11:59
來源:中國小康新聞網作者:中國小康新聞網
2018年7月8日,以“新戰略、新經濟、新高地、新機遇”為主題的第十五屆中國企業發展論壇灣區經濟創新合作峰會暨《中國企業報》集團廣東公司揭牌儀式在深圳成功舉行,各界政企精英匯聚一堂,共議灣區經濟發展。
第十五屆中國企業發展論壇灣區經濟創新合作峰會暨《中國企業報》集團廣東公司揭牌儀式在深圳舉行
2018年7月8日,以“新戰略、新經濟、新高地、新機遇”為主題的第十五屆中國企業發展論壇灣區經濟創新合作峰會暨《中國企業報》集團廣東公司揭牌儀式在深圳成功舉行,各界政企精英匯聚一堂,共議灣區經濟發展。

此次峰會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指導,《中國企業報》集團主辦,香港領航國際資本控股集團、深圳市投融快線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中國企聯副理事長于武,中國企聯原執行副會長、《經濟日報》原總編輯馮并,深圳市政協原副主席周長瑚,陜西省漢中市委書記王建軍,漢中市委常委、副市長謝京帥,《中國企業報》集團總裁、社長吳昀國,香港領航國際資本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蔣中成,深圳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來自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中科院的專家學者,投融資機構、上市公司、粵港澳三地的商會以及優秀企業負責人等共計400余人參加了峰會。
與會嘉賓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經濟發展、企業創新合作以及金融科技創新等業界最為關注的焦點話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灣區創新發展成為焦點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覆蓋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門、肇慶九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萬人。
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2014年至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GDP實現“四連增”,其經濟規模,2016年超過世界第12大經濟體俄羅斯,與全球第11大經濟體韓國相當,2017年,灣區GDP總額首次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
相關資料顯示,粵港灣大灣區將打造全球創新高地,構建開放型創新體系,完善創新合作體制機制,逐步發展成為全球重要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中國企聯副理事長于武致辭
中國企聯副理事長于武在致辭時表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是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舉措。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明確把創新擺在重要位置。創新位居中國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如何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是中國當前發展的必答題。企業是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粵港澳大灣區獨有的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將為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于武指出,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契機,應進一步深化企業之間協同與合作,尋求共贏。通過一批先進企業的示范和帶動效應,推動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創新發展,為中國經濟騰飛提供源源不斷的科技動力。

《中國企業報》集團總裁、社長吳昀國致辭
《中國企業報》集團總裁、社長吳昀國表示,當今世界最著名的灣區是美國的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中國則有渤海大灣區、環杭州灣大灣區等,但最有發展潛力的還是粵港澳灣區。未來粵港澳地區應在科技創新方面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吳昀國指出,《中國企業報》的宗旨是為企業、企業家服務,做好政府和企業的橋梁和紐帶。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企業報》已經逐漸從為企業提供服務到探索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差異化服務,未來,《中國企業報》集團愿將自己的使命和宗旨在新形勢下進一步進行改革創新,為中國產業升級、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和中國企業創新貢獻力量。
北京交通大學服務經濟與新興產業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馮華在主旨演講中指出,當前大灣區的創新發展舉世矚目,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這個大背景就是要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全世界第四個產業創新中心,現在我們處在第四次科技革命過程中,深圳就是全國和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要隱形發動機。
馮華指出,大灣區一定要踐行五大理念,實現創新發展,相關企業則應在大灣區發展過程中抓好機遇,進一步通過創新實現轉型升級。
談及創新,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宋河發則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實際上就是創新驅動發展,而科技成果創新要靠投資的方式變為生產力。他建議,灣區內相關企業更應注重對知識產權的投資。
融合三地優勢助力中國經濟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的提出,不僅標志著區域經濟整合將進入新階段,更標志著這一區域將可能迎來新一輪的改革開放。借助這一契機,粵港澳三地在經貿、技術、金融等方面開展的深度合作交流也正進入全面而深入的階段。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梅新育在演講中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對中國經貿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能夠融合三地優勢,鑄造更加強大的新優勢。
梅新育指出,在粵港澳,廣東、珠三角地區優勢非常突出,不僅是多年的世界工廠,而且制造業正在轉型升級。同時,廣東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香港是區域性服務中心,又是全球金融中心。并且,隨著中國在整個國際經濟政策體系中地位的上升,香港在全球金融體系當中的地位也會隨之提升。而澳門則是生活休閑中心,也是一個日益成長的投資中心。在這樣三個各有其優勢并且優勢持續上升的地區,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契機,未來三地將通過深度融合、合作,展現出新的、更強大的競爭力。
峰會上,國際中小企業聯盟協會執行會長、香港領航國際資本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蔣中成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及為企業帶來的機遇發表了獨特的觀點。他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對區域的經貿往來和企業發展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機遇。對于粵港澳大灣區有兩點自己的解讀,第一就是圈子的力量。粵港澳大灣區串起了一個世界級的城市群,就是在利用圈子的力量讓區域之間加強合作,共同發展。而企業和企業之間,也應該通過這樣的圈子,形成合力、協同發展、尋求共贏;第二就是平臺的力量。粵港澳大灣區是三地加強合作的一個重要的平臺,中國企業要實現發展,就要善于借助平臺的力量,走國際化發展道路,參與全球競爭,不斷提升自己。蔣中成同時表示,未來領航國際資本將致力于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搭建一個服務平臺,助力企業圓夢。
推動區域及相關企業實現轉型升級
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灣區經濟一個重要標志就是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經濟活力最強、科技創新資源最集中、新興產業發展最活躍的區域之一,對推動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此次峰會的特別嘉賓,陜西省漢中市委書記王建軍對此頗有感悟。他表示,對標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建設,漢中市也將強化創新驅動,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王建軍介紹,漢中素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之美稱,歷史文化厚重,生態秀麗宜人,自然資源富集,區位得天獨厚,產業興旺發達。漢中將主動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一重大機遇,利用閃亮的“四張名片”,在文化、資源、投資基礎、發展活力方面,進一步密切與粵港澳地區的經貿往來和創新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無限潛能和對中國經貿的重要影響作用,也吸引了眾多企業的高度關注。業內人士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給區域與區域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都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企業應該把握契機,借助政策春風實現新的飛躍。
那么,在灣區經濟發展的新時代,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應如何與世界經濟進行鏈接,實現同頻共振?峰會上,國際中小企業聯盟協會名譽會長安東尼給出了他的答案。安東尼表示,國際中小企業聯盟將發揮自身優勢,助力中國企業與世界經濟做好鏈接。2018年,國際中小企業聯盟將舉辦五場中國企業全球發展主題論壇,為企業搭建交流合作的平臺;將在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建設中小企業聯盟協會,加速產業園區建設,助力會員企業加速合作與業務拓展,以創造更好的協同效應等。
在峰會的對話環節,澳大利亞中融集團董事陳衛東、新加坡三泰集團董事長王效寧、日本愛知學院大學教授李智基、國際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吳紅輝以及阿里巴巴合伙人蔡世尊等,圍繞灣區經濟如何創新發展、相關企業如何把握發展機遇等話題,進行了溝通和探討。
本次峰會現場氣氛熱烈,嘉賓觀點新穎,亮點頻出,吸引了地方政府、企業家和經濟界專家的高度關注。作為本次峰會的承辦方之一,深圳投融快線股份公司正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區域深圳。談及承辦此次峰會的初衷,該公司首席產融孵化專家江振華告訴記者,通過中國企業發展論壇宣傳粵港澳大灣區,促成思想統一,力量凝聚,將志同道合的企業家凝聚在大灣區建設上,促成“政企合作新維度,資智合作新力度,企智合作新深度,資企合作新熱度,政智合作新高度,交叉合作無極度”,意義積極而深遠。
媒體實體聯手助力企業大灣區掘金
7月8日,在第十五屆中國企業發展論壇灣區經濟創新合作峰會舉辦同期,《中國企業報》集團廣東公司在深圳正式揭牌成立,這標志著《中國企業報》集團落實“為企業和企業家服務”的產業服務平臺建設在經濟特區實現重大突破。

中國企聯原執行副會長馮并在致辭中回顧了《中國企業報》三十年的發展歷程,肯定了《中國企業報》轉型探索所取得的輝煌成績,并對《中國企業報》集團廣東公司的發展提出了建議和期望。馮并指出,作為中國綜合實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已被國內外視為全球經濟未來的第四個增長極,也為企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紅利。《中國企業報》集團廣東公司成立的時間點正好契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良機,深圳也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希望廣東公司能夠擔任深圳經濟發展排頭兵的角色,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成績。
《中國企業報》集團總裁、社長吳昀國表示:“《中國企業報》集團與領航國際資本的合作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機遇。深圳市提出的加快‘灣區經濟’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將深圳塑造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城市,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深圳市政府灣區經濟的構想,以實際行動呼應了習主席對深圳的‘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期望和要求,表達了開拓者再續輝煌的決心。”
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前沿,深圳具有特區和灣區疊加的優勢。“灣區經濟”在中國南部沿海已經成為一個熱詞。有媒體評價,“大灣區經濟”是粵港澳地區交流合作,推動區域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推進珠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
吳昀國指出,面對深圳發展灣區經濟的新布局,《中國企業報》集團加速在我國南部沿海省份構建產業服務平臺,并付諸實施。為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企業報》集團總部對廣東公司在公司定位、空間布局、產業形態、資源要素、腹地拓展、組織架構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目標。未來廣東公司要積極對接集團總部的戰略部署,在“雙十雙百”工程以及品牌資源、資本聚合、優質項目、技術共享和新產品研發等方面,挖掘更廣的市場領域,尋求更深度的發展空間,探索更優化的要素聚集,打造更高質量的經濟形態。
媒體與實體的聯手,產業與實業的融合,市場與資本的對接,必將是一個共贏的合作。相關領導和專家指出,《中國企業報》集團與領航國際資本集團聯袂打造的廣東公司這艘“航船”,將在灣區經濟的藍海里,收獲更多夢想和希望。
陜西省漢中市委、市工信委負責人,廣東省陜西漢中商會永久名譽會長劉興偉,廣東省陜西漢中商會名譽會長姚洪波,廣東省陜西漢中商會會長秦學明,中國律師研究所所長、深圳地鐵集團獨立董事蘇醒等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20余名國際中小企業聯盟協會的聯席會長和副會長等出席了本次峰會及《中國企業報》集團廣東公司揭牌儀式。
(責任編輯:夢晶)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