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有點“冷”,之前世界杯頻頻爆出冷門,又隨著《我不是藥神》影片的上映,赤裸裸的醫藥現實問題,讓國民再次心冷,更多是反思、不解、感同身受。 《我不是藥神》熱映背后,是赤裸裸的醫療現實 “我病了3年,4萬塊錢的一瓶藥,我吃了3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你們非說是假藥,那藥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 “我不想死,我想活。”《我不是藥神》電影中這一段話忍不住讓人流淚,為了活命,所有人都愿意拿錢換命,這是赤裸裸的現實。 而電影中的這兩句對話:“現在沒人弄假藥了,正版藥進醫保了”“今后都會越來越好吧,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也說出了我國醫藥行業當前的真實狀況,尤其是我國創新藥和仿制藥的巨大價差,而這也是醫藥行業最難言的痛,因為醫藥創新需要企業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資本等。而對于投資者來說,最關心的是醫藥公司是否真正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原研藥產品。
知名財富管理機構嘉豐瑞德的產品研發中心冉文君先生表示,事實上,研發一款新藥談何容易,首先需要巨大的人才、技術、資本投入及雄厚的產業基礎;其次創新醫藥研發的風險大,失敗率又高,而且據了解,一款新藥研發的平均成本為15.4億美元,耗時達到14年。因此,為了節約成本,為了能躺著賺錢,我國大部分的藥企專做仿制藥,研發新藥的極少,即便是知名的藥企,其核心產品也只不過是幾款仿制藥。 據塔夫茨藥物開發研究中心201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新藥研發方面的投入,全球前十強的藥企的投入占銷售額的17.8%,而中國前十強藥企的投入只有1%,甚至有業內人說,我國絕大部分知名醫藥企業在研發新藥的投入為0。而據了解,我國2015年95%的化學藥物確實都是仿制藥。 如此嚴峻的形式下,生物醫藥已被《中國制造2025》列為未來制造業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之一,成為了新經濟發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到2020年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將形成約8萬億元的產業規模,同時“獨角獸”企業在行業中也會增多。 創新藥成未來十年主線,資本開始大量涌入 可能是《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展現出的真實現狀給了社會沉痛的“沖擊”,就像中美貿易戰那樣突然意識到了研制芯片的重要性。 嘉豐瑞德(www.saferich.com)的產品研發中心冉文君先生表示,之前的數十年,我國也有部分藥企在堅持研制新藥,一直堅持為病人提供更實惠且有效的藥品?,F如今,國家政策正大力支持創新醫藥行業的發展,也讓這類企業如魚得水,同時市場上大量資本也在這兩年開始涌向此領域,參與“獨角獸”企業的股權投資,緊跟國家發展趨勢,助力醫藥企業的創新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那么如何選擇“獨角獸”企業?冉文君先生建議投資者優先選擇自身是獨角獸的企業,后考慮參股獨角獸的企業,而與獨角獸企業僅僅有業務往來的純屬概念炒作,這類投資不可參與。股權投資咨詢400-803-1818。
未來十年,創新藥行業將迎來巨大質的變革,并成為發展主線,機遇與挑戰并存,大量資本紛紛進入。今年開始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創新醫藥產業備受資本歡迎,業績排名前十的基金中就有9個是醫藥主題基金。據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的一級市場中獲得融資的生物醫療機構達到了317家。 在股權投資市場里,醫療健康是永遠的朝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生老病死,在追求健康長壽的路途上,從古至今,一如既往。嘉豐瑞德的產品研發中心冉文君先生建議,投資者把握好醫藥投資新機遇,緊跟國家發展趨勢,抓住股權投資大風口。如果投資者能及時把握住創新藥這方面的一些優質藥企的股權,那么就是一個很大的機會,若投資得當,就能實現財富快速增長。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