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金融市場從未平靜過,前有互聯網金融行業(yè)雷聲滾滾,后有證券市場跌跌不休,而兩會也一直強調供給側改革,要出清過剩的產能市場,7月23日的國委會上總理又一次指出要堅決清理“僵尸企業(yè)”,減少無效資金占用。一旦“僵尸企業(yè)”被清理,不良資產也勢必面臨一波新的涌動潮,由不良資產構成的優(yōu)質資產包,未來將會逐漸成為各大機構爭搶的“香餑餑”。
![]() 根據嘉豐瑞德股權研究院的研究表明,現如今,不良資產市場中參與的主體越來越多,除了4+2+N格局外,還有大量的外資機構進入,第三方的服務機構也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參與機構從最初的四大AMC,到現在四大AMC和近60家地方省市AMC,再加上民間非持牌的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管機構總量達到3000多家。 其實不僅如此,今年整個不良資產處置環(huán)境都積極向好,行政干預比往年都少。前幾年,銀行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并不會公開不良資產,但是大量不良資產的存在會對國家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因此行政干預會比較多,而近幾年,監(jiān)管越來越嚴格,銀行原來“隱藏”的不良資產大量顯現,所以行政干預相對就減少了。其實說到底行政干預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社會的維穩(wěn),這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不良資產的處置。 ![]()
那么,不良資產的處置到底有何意義呢?嘉豐瑞德上海第一分公司總經理陸家明先生表示:“目前,國企與民營企業(yè)聯合來處置不良資產,打破了大型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壟斷不良資產經營的局面,還能夠盤活銀行資金存量,化解系統(tǒng)性的風險。其實,說到底總結處理不良資產的方式不外乎,訟追償、資產重組、債權轉股權、多樣化出售、資產置換、租賃、破產清償這七種方式,而通過有效的并購重組,優(yōu)化資源配置,有利于增強實體經濟的活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 目前我國的經濟已經步入了增速換擋期,在如此的經濟大環(huán)境下,也就注定了不良資產行業(yè)會進入快速發(fā)展時期,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71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74%。而這只是公開數據,實際的不良貸款率可能會高于已公開數據,根據去年的不良貸款率可推測,2018年不良貸款率將會在1.75-1.77%之間。 正是因為不良貸款率不斷上升,金融業(yè)內普遍認為不良資產投資市場正逐步成為國內機構投資者,包括私募在內的投資界“新寵”。然而,該如何對待這個“新寵”也成為了業(yè)內人士的煩惱。
![]() ![]()
嘉豐瑞德上海第一分公司總經理陸家明先生認為:“首先我們不能被‘不良’兩字束縛了思維,先入為主認為不良資產是非法的,而一開始就選擇拒絕,其實不僅是銀行,券商、保險等都是不良資產的供給方,不良資產是有價值的資產,根據大量上市資產管理公司的信息披露顯示,不良資產業(yè)務的回報率高達30%,它有著極強的內在價值,而且越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不良資產所孕育的價值就越高”。
不良資產行業(yè)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勢洶涌向前發(fā)展,這個新風口的紅利已逐漸顯現,下半年或許將迎來重大利好,這趟車要趕上更要敢上!不良資產投資咨詢400-803-1818。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