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分析 1..1城市更新的緣起及意義 城市更新是西方國家為了應對城市發展中所出現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系列解決方案,英國學者比安基尼將城市更新形容成為一個涵蓋“經濟、環境、社會、文化、象征和政治層面”的過程,城市更新內容經歷了從二戰后城市及社區重建、逐漸向城市開發、內城振興逆城鎮化發展,當前城市更新的目標更加多元化、強調文化延續與文化創新、注重公眾參與經濟復興。 1.2國內城市更新發展(環境整治、棚改等) 隨著國內大規模建設和快速城市化階段性結束,城市發展將轉向城市更新和文化遺產保護(伍江,2017),城市更新目標在整治和改善舊城區市政設施的基礎上向多維度,多樣化的趨勢發展。 2將臺路更新設計的必要性 2.1區位及歷史沿革簡介 將臺地區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東北四環與東五環之間,區位優越,北京早期知名的麗都商圈就位于機場高速與將臺路的東南角。將臺也是燕京文化源點之一,其地名可追溯至魏晉時期燕昭王設置的點將臺。隨著快速城市化效益蔓延該地區在道路交通與人居環境等方面壓力增大,需要對區域重要節點進行重新梳理與塑造實現地區發展的可持續。 2.2現狀交通問題 將臺路是東西向的城市次干道,局部交通組織無序加大了道路擁堵程度,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行,停車混亂體驗感較差。
2.3社會交往需求 將臺地區居住小區及組團數量眾多,目前區內四得公園與將府公園均位于地區邊緣,中心地帶缺少集中公共綠地,朝陽電子城與商業綜合體也迫切需要配套公共服務環境。
2.4產業環境氛圍 借助的區位優勢以及轄區內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將臺地區成為朝陽北部知名商圈,是燕莎亮馬河至酒仙橋商圈走廊的中心地帶。也是朝陽區新活力快速增長地區,其中將臺路地鐵站東南側的頤提港城市綜合體(一期)成為地區級公共中心。但與之對比強烈的是將臺路街區城市公共空間品質與服務功能嚴重缺失。
3設計策略與方案實施 3.1設計策略: 按照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突出強調的“推動發展開放便捷、尺度適宜、配套完善、鄰里和諧生活街區,加強自行車道和步行系統建設,倡導綠色出行”的政策方針。確立以尊重人的行為和交流、提升外部空間環境品質以及促進城市街區更新發展為總原則,使將臺路由單一道路功能向復合型街區轉變,突出街道空間的服務性、標志性與通過性,強化頤提港作為朝陽北部知名商圈的核心地位,通過文化延續與文化創新,道路通達性改造,商業氛圍營造與社會交往場景塑造等措施,全面提升將臺街區的地區品牌形象,實現街區更新與激活城市的目標!
3.2設計方案及實施效果 3.2.1總圖及模式分析: a.依托周邊的住宅、商業與高科技園區,統籌空間為綠色出行提供安全、暢通的場所,營造和諧舒適的鄰里單元與富有活力的商業氛圍,增強沿街復合功能,形成活躍的空間界面,利用街道豐富的業態屬性,營造尺度怡人的環境氛圍。
b.優化道路交通組織,打通壩河巡河路與將臺路微循環,按照規范極值將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道分離,規范共享單車停車區,設置兩處港灣式公交站,增加幼兒園臨時停車場與駝房營公園公共停車場。 3.2.2重點區域設計效果與現場實景分析: a.延續燕京文化與場地記憶,采用燕國云紋與北京傳統灰轉灰瓦要素等設計地域文化長廊呼應場地歷史文脈。
b.公共社交中心—大槐樹廣場設置霧噴裝置,為夏季周邊環境增加濕度達到降溫去暑效果,同時突出公共交往中心的趣味性,營造良好的社交環境。場地原有大刺槐與鏡面水景相映生輝成為場地獨特風景。
c.場地內的景觀構筑物以清新明亮的簡約風格呼應商業綜合體與高新科技園區的環境需求。
d.為強化將臺街區商業氛圍,鞏固朝陽北部地區級公共中心地位,我們設置了特色星光路,其白天吸收紫外線夜晚發光,同時采用自由曲線形式增加藝術感染力,活躍場地氣氛。
e.鑒于商業環境需要舒朗通透的外部環境,商業環境段種植景觀以喬木和地被為主,社交環境段兼顧半私密與開敞相結合種植配置,駝房營公園西側為地區中心幼兒園,特利用場地現狀大樹配置草坪形成視域廊道,為小朋友提供戶外活動空間,事實證明放學后這片草坪也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去處。
4總結 目前國內多數城市均已進入以局部改造帶動區域聯動的城市修補與生態修復模式,城市 局部提升改造重點仍在于對場地各項條件的梳理解讀,在充分了解各層面需求與限制因素后,統籌各方利益關切挖掘場地可能的閃光點,并作為設計策略的發力抓手延續場所記憶提升場地特色,更好的發揮出以點帶面的城市針灸效果,以城市更新設計的模式激活城市,助力城市發展。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