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錢,很多父母都不太愿意光明正大談及,好像既愛它又有點躲著它,這樣的心態也不自覺地也會影響到孩子。這也導致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缺失了重要的一塊——財商教育。殊不知這是孩子健康消費觀和職業觀養成的重要途徑。 目前也有不少父母開始重視這一塊,但從幾歲開始眾說紛紜,早教達人、暢銷書作家大J認為,財商認知啟蒙完全可以從1歲開始,并且貫穿整個早教階段的。 1~2歲 理解買賣 大J小D建議,在這個階段,父母和孩子可以通過角色扮演進行財商啟蒙,比如假扮買菜買水果買冰淇淋這類的活動。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蔬菜店、冰淇淋店鋪或者收銀臺這類的角色扮演玩具,一開始也不是非買不可的,畢竟“買賣”活動一個來回就結束了。 大J在女兒小D18個月的時候,利用椅子模擬收銀臺,椅子上擺了胡蘿卜、面包和蘋果。女兒在一邊,大J在另外一邊,然后她會問,“我要買蘋果”。這樣的詢問其實也是在鍛煉孩子認識物品,等女兒選出對的后,大J還會特地加上一句,“謝謝,這是錢,給你!” 然后給她一張長方形紙條。最后這句話很關鍵,因為從這開始就引入了“貨幣買賣”的概念了。 當孩子逐漸可以很順暢玩這類購物游戲后,父母要注意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記得進行聯系,去購物結賬時,記得和孩子說一句,“媽媽今天買了××,現在要付錢”,這樣就把游戲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了,就可以進一步強化買賣這個概念。 大J就是通過這樣的游戲讓女兒小D對買賣越來越感興趣,現在還會模仿她刷卡。順勢,大J再玩角色扮演的時候,就會給她幾張名片或者不用的地鐵卡,讓女兒體會刷卡的感覺。并告訴她,“買東西時,我們可以付錢也可以刷信用卡”。至此,女兒就明白了買賣,也有了錢和信用卡的概念。 角色扮演對1歲后的孩子來說非常有意義。當父母想要引入一些抽象晦澀難懂的概念給孩子時,可以多借鑒這樣的方式,通過游戲讓孩子明白。而且這類游戲對于孩子認知發展、想象力和語言促進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2~3歲 認識錢幣 有了第一階段的“買賣”鋪墊,2歲以后孩子自然就會對貨幣產生興趣,這時就可以帶著孩子認識錢幣了。這個階段,父母要著重于引導孩子知道錢幣的名字,不用著急教孩子錢幣的價值。 大J在女兒小D2歲3個月時,最先引入了硬幣。以硬幣為始是因為硬幣有大小區分,這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可以更加直觀地認識錢幣,更容易進行錢幣啟蒙。父母要注意,雖然這個年齡已經不會什么都往嘴里塞了,但還是要密切陪伴著。 當孩子認識這些硬幣后,父母可以和他們繼續玩第一階段的買賣游戲,并有意識使用這些硬幣,像這樣一點點加難度,也能將新舊知識串起來。 這里有一個早教啟蒙的關鍵知識點,就是不要一下子把所有知識都教給孩子,而是拆解難度,從最簡單的開始激發他們自發的好奇心。當孩子有了錢幣的概念,對錢幣感興趣了,那她自然而然就會開始對紙幣也感興趣,這時順勢而為再去教,遠比一開始就引入紙幣,強迫孩子認識效果要好的多。 3~5歲 理解省錢 知道買賣、了解錢幣,接下來就該灌輸省錢這個概念了。 和家長常用的儲蓄罐,大J女兒小D的認知老師給了一個新的建議。就是帶孩子去超市購物之前,一起瀏覽下超市的海報,海報上總會有一些打折信息,或者優惠券?,F在可以讓孩子參與其中使用它們。 例如在挑選物品的過程中告訴孩子, “待會你要和媽媽去買東西,我們今天要買面條。我們先來看看有沒有優惠券,有了優惠券面條就可以便宜,也就是說少花錢就能買到,這樣就可以省錢”。 這種做法還有額外好處,就是開始引導孩子對印刷品感興趣。大J小D解釋說,學齡前的孩子不用刻意去學習認字,但等孩子過了3歲后,需要有意識讓孩子觀察到生活中到處存在的文字。等孩子自己感興趣了,父母就可以適當教一些,這才是最正確的認字啟蒙的打開方式。而一起看海報這件事也算認字啟蒙的一個方式了。 4~6歲 理解工作賺錢 很多孩子都會舍不得父母去上班工作,他們也不明白錢是需要賺的。從4歲開始,可以適當引入工作這個概念,并且開始建立工作和賺錢的聯系。 父母有機會的話,可以把自己工作的環境拍個小小的視頻或者拍一些照片,放給孩子看,告訴孩子,“看,這是爸爸工作的地方,爸爸工作的地方是生產巧克力的。爸爸很愛自己的工作,工作不僅可以賺錢,而且工作還能幫助到很多其他人”。 這其實是最直觀的讓孩子理解“工作”概念,而且特別重要的是,父母對于工作的態度,“不僅是賺錢,還能實現個人價值幫助他人”,是可以讓孩子受益一輩子的。 等孩子逐漸有了“父母工作”的概念后,就可以擴大各種工作范疇。比如有的城市是有兒童職業體驗館的,就可以帶著孩子去做模擬醫生、老師等;在家也可以買一些這樣的扮演衣服,或者買一些這樣的繪本。這些啟蒙不僅僅是財商的培養,也是打開了孩子對于今后人生夢想的大門。 很多父母談錢怕孩子變“市儈”,這本身也就說明了,成年人從小到大的金錢觀是不完整的,所謂的財商啟蒙更是缺失的。但真正的財商認知啟蒙,不僅僅只是談錢,它其實也包括了消費觀、職業觀。希望成人曾經缺失的教育不要再讓孩子們缺失了。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