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們還沉浸在娛樂圈的天價片酬的新聞中,轉頭又被明星的“割韭菜”吸引了過去。由于“民間股神”高勇一張18億元的天價罰單,把娛樂圈的一線明星黃曉明牽扯了進來。 早在8月11日,黃曉明工作室就發布聲明稱該事件是謠傳,但大部門的網友們對此并不買賬。
8月15日凌晨,黃曉明本人再次發文,表示自己操控18億是謠言,而是理財不謹慎所致。聲明當中還表示委托賬戶給了何人沒有過問,賬戶進了多少錢也不知道,最后還大有脫身給母親的嫌疑。 網友不禁又直言:黃曉明這次演技終于得到認可了! 股市中虧錢的永遠是散戶 據了解,高勇操縱股票“精華制藥”,在精華制藥停牌后又開始資產重組,復牌后股價連續9天出現一字漲停。而高勇在近5倍的高點后趕緊出手,緊隨其后的就是十幾個跌停,和一群韭菜們的哭天搶地。
這也反映了一句話:“中國股市的內幕真相,虧錢的永遠都是散戶”。 散戶,顧名思義就是資金較小,獨立在市場內隨波逐流操作,不能夠左右行情大局的客戶。在任何一類的投資市場中,散戶群體構成了市場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嘉豐瑞德產品研究中心分析:90%以上的散戶都認為,通過自己學習和摸索,加上自己的聰明才智,自己就能成為短線股神,相信自己能一夜暴富,所以從來都是學習怎么賺快錢,這樣就造成短線投機心理。 此外,有太多的散戶炒股是在靠打聽消息或者是在網上找信息,你看到這條消息的同時別的散戶也看到了,大家都沖進去買的結果就是機構正好賣給大家,所以往往買完就吃套,但被套的時候,又難以迅速的做出解套的辦法,同時又會喪失大部分獲利的機會。 都是僥幸心理惹的禍 有的股民買入股票被套后,不及時止損,還抱有僥幸心理,幻想著還能重新漲上去,結果淺套變深套,小虧變大虧,短線"交易"做成長線"投資"。 這種人是天生"韭菜"。每一次犯這種錯誤,都會麻痹自己,一旦習慣形成,就很難打破。特別是偶然幾次能夠裝死復活,使得這種錯誤成為習慣,取代止損。 不僅是股票市場,在期貨市場、P2P行業僥幸心理亦會造成虧損,特別是在期貨市場能夠做空、做多的情況下這種心理表現得更加明顯,而且比股票市場更加慘烈的是,期貨市場會讓“韭菜們”虧得一分不剩。于P2P行業,大部分投資者總是抱著“大家都買了,應該沒事吧”、“就一個月不至于這么快就跑路吧”之類的僥幸心理。 難道散戶注定被“割韭菜”? 其實,現在的資本市場中,大部分散戶面對的博弈者往往都是專業機構。嘉豐瑞德產品研究中心認為,目前股民和專業機構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對于機構而言,他們有大把的資金、人力和時間對一個行業和公司進行全面充分的研究,而個人投資者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且散戶個人決策往往隨意性強,沒有前期的調研、論證、考察,更沒有討論和團隊分析,所以在決策上存在盲目性和武斷性,失誤率就高,這都是以資金損失為代價。
對于機構來說,它的決策是以計劃性和戰略性為前提的,失誤率很低,更不會存在買頂,賣低的現象,而這些在散戶中是很平常的事。 信息的巨大差異和決策上的判斷是散戶面臨最大也是最無法跨越的鴻溝,這個鴻溝幾乎不可能用經驗去填平,即博弈雙方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即便“縱橫股市”十余年的個人投資者獲取的信息數量可能都沒有專業機構短時間內得到的信息多,所以投資需謹慎。 (責任編輯:海諾) |